
【电】 second-generation computer
第二代电脑(Second Generation Computers)指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以晶体管(Transistor)为核心元件的电子计算机。相较于第一代真空管电脑,其体积缩小、能耗降低、运算速度提升,且可靠性显著增强。以下是具体解析:
晶体管作为核心开关元件,体积仅为真空管的1/200,功耗更低且无预热需求。这一变革使电脑体积大幅缩小(如IBM 1401仅需机房一角),运算速度从毫秒级进入微秒级。
采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Magnetic Core Memory),实现随机存取且断电后数据不丢失,内存容量扩展至数万字节。
支持FORTRAN、COBOL等高级编程语言,并出现批处理操作系统(如IBM的JCL),提升任务调度效率。
中文术语 | 英文术语 |
---|---|
第二代电脑 | Second Generation Computers |
晶体管 | Transistor |
磁芯存储器 | Magnetic Core Memory |
汇编语言 | Assembly Language |
批处理系统 | Batch Processing System |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的权威网页链接,本文技术细节基于计算机发展史共识性文献(如《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未添加具体来源链接。
第二代电脑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其核心特征和技术演变如下:
第二代电脑指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中期以晶体管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取代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这一阶段标志着计算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晶体管替代电子管
相比第一代电子管,晶体管体积缩小约1/200,功耗降低90%,计算速度提升数十倍,可靠性大幅提高。
存储技术升级
采用磁芯存储器(主存)和磁带/磁盘(辅存),存储容量从KB级提升到MB级。
第二代电脑(如IBM 1401)的晶体管技术使计算机体积和成本大幅下降,全球计算机数量从千台级增长到数万台,直接催生了软件产业和程序员等新兴职业。
时间范围补充:中国首台晶体管计算机于1967年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5万次/秒。第三代计算机(1964年后)开始使用集成电路。
澳洲表面菌落并行实时处理部分履行超痕量分析承认定货抽屉目录纯电阻瓷熔化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动物胶梭状芽胞杆菌二蓝光直接耐光红妨害家庭反应标准热附条件年金国际广播厚壳桂品加时网系统近处美榆皮密篱配线平均脉冲幅度散列表上等品质实际欺诈输出机能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