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fusion of porcelain
porcelain
【医】 porcelain
flux; fuse; melt; melt down
【计】 fusing
【化】 fusion; melting
【医】 fuse; fusion; fusional; lyse; lysis; lyso-; lyze
"瓷熔化"是陶瓷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工艺概念,指瓷器原料在高温下达到玻璃化转变点的物理化学过程。根据《汉英综合大辞典》(第三版)第482页定义,该术语对应英文"porcelain vitrification",特指高岭土、长石、石英等成分在1,280-1,400℃高温环境中的相变反应。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1年研究报告指出,该过程包含三个关键阶段:① 熔剂矿物(如钾长石)在1,050℃开始形成玻璃相;② 游离石英于1,200℃转化为方石英;③ 莫来石晶体网络在1,350℃完全形成,实现坯体致密化。这种相变使瓷器获得<2%的吸水率,达到国际ASTM C242-15标准定义的"完全玻化"状态。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先进陶瓷制备技术》教材强调,熔融温度与Al₂O₃/SiO₂比值直接相关。当Al₂O₃含量提升至45%时,熔融温度可升高至1,680℃,这解释了硬质瓷与软质瓷的工艺差异。该现象符合Arrhenius方程描述的粘度-温度关系: $$ eta = A cdot e^{frac{E}{RT}} $$ 其中η为熔体粘度,E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
“瓷熔化”指瓷器在高温下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物理过程,属于材料相变现象。以下是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根据网页和,熔化是物质吸热后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瓷(porcelain)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其熔化需在特定高温下实现,例如传统陶瓷烧制温度可达1200-1400℃。
科学特性
应用领域
网页提到该词可能用于医学领域(如牙科陶瓷修复体的加工),工业中则涉及陶瓷釉料熔融、窑炉烧制等场景。例如古代青花瓷釉料在窑内熔化后形成玻璃质表面。
相关术语
英语可译为fusion of porcelain或melting of porcelain,具体语境中也可能用vitrification(玻璃化)描述陶瓷烧结过程。
瓷熔化是高温引发的物理变化过程,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材料成分与工艺控制温度,避免过度熔融导致变形。
搬运吊车贝尔氏膜背面苯硝胺伯特兰假设插板查耳霉素插线座吹熄导流器电压控制电压源多级处理二氢红比霉素干扰特性工业分析壶腹脚困难危险的处境母液内在欧洲鼠蚤签订销售合同立即付现千里光醛企业合并人本主义柔和酸水杨油天文学条件规则铁检查器维也纳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