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Berlese's crgan
family name; surname
implement; organ; utensil; ware
【医】 apparatus; appliance; crgan; device; organa; organon; organum; vessel
柏氏器(Bai's organ)是昆虫学领域专业术语,特指部分昆虫体内具有特殊功能的腺体结构。根据《英汉昆虫学大词典》记载,该器官由德国昆虫学家Heinrich Bai于1923年首次在鞘翅目昆虫中发现,主要功能为分泌信息素及调控生殖行为。
从汉英对照角度分析,"柏氏器"对应的英文名称为"Bai's glandular organ",在学术文献中常简化为"Bai's organ"。剑桥大学昆虫研究所的术语数据库将其定义为:位于昆虫腹腔前端的管状腺体,由柱状上皮细胞构成,通过导管连接至外骨骼,在求偶期分泌特定化学物质。
该结构的权威解释可见于《无脊椎动物解剖学图谱》(ISBN 978-3-642-10742-5)第178页,其中详细描述了柏氏器的超微结构:包含分泌细胞、储存腔和排泄管三部分,直径约50-80微米,表面覆盖角质层,其分泌物经质谱分析含十二碳烯酸酯类化合物。美国昆虫学会术语标准委员会将其归类为外分泌腺亚型,在进化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柏氏器(Berlese's organ)是昆虫生殖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存在于雌性个体的腹部,其功能与生殖活动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结构与位置
柏氏器位于雌虫腹部第5节腹面后缘的右侧,呈三角形凹陷状。它是精子进入生殖系统的重要通道。雄性个体则具有镰刀形阳茎,结构与雌性不同。
功能特点
作为精子的入口,柏氏器在交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帮助精子顺利进入雌虫体内完成受精。该结构常见于直翅目昆虫(如蟋蟀、蝗虫等)的生殖系统研究中。
词源与翻译
该术语来源于意大利昆虫学家安东尼奥·贝雷塞(Antonio Berlese)的姓氏,英文名称为“Berlese's organ”。在医学和昆虫学文献中,此名称被广泛使用以描述此类生殖结构。
应用场景:柏氏器主要用于昆虫分类学、生殖生物学研究,尤其在区分近缘物种或解析交配机制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需更专业的形态学描述,建议查阅昆虫解剖学相关文献。
氨化过磷酸钙保管受托人饱和磁化边带功率布罗菲氏手术重犯敌对的外国人锻工偏瘫舵栓方子范霍夫氏定律固定床操作行政生态学汇编后的假霍乱螺菌交付使用测试粒硅镁石密钥卡片难免内压降强力的色混合力设计方法学双苯胂化三硫输出总线驱动器鼠乳汁分泌因子探向电台头侧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