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跋扈”是一个中文形容词,用于描述人专横霸道、盛气凌人的性格或行为。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英词典的详细解释:
跋扈(bá hù)指行为专横暴戾,欺压他人,无视规则或权威。常形容人傲慢霸道、肆意妄为的姿态。
例:
“他为人跋扈,常以权势压人。”
权威汉英词典提供以下译法:
来源:
“跋扈”源自《后汉书·梁冀传》,形容东汉权臣梁冀专权暴虐,后世以“飞扬跋扈”喻指嚣张蛮横。
中文 | 英文 | 语义侧重 |
---|---|---|
跋扈 | domineering | 强势控制他人 |
专横 | arbitrary | 武断独行 |
傲慢 | arrogant | 态度轻视他人 |
暴戾 | tyrannical | 残酷压迫 |
注:以上释义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年,ISBN 9787100124502。
中文:
“他仗着权势跋扈乡里,百姓敢怒不敢言。”
英文:
He domineered over the village with his power, while the people dared not protest.
——《汉英综合大辞典》· 外研社,2008年,ISBN 9787560074992。
中文:
“管理层跋扈的态度导致员工集体离职。”
英文:
The overbearing attitude of the management triggered mass resignations.
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词典释义,确保学术性与实用性。
“跋扈”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bá hù,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专横暴戾、蛮横霸道 的行为或态度,常形容人骄横无理、欺压他人。例如“飞扬跋扈”一词,便用来形容嚣张放肆、目中无人的行径。
词源演变
原指“跋山涉水”的艰辛(如《说文解字》中“跋,足著地也”),后逐渐引申为不受约束、独断专行 的贬义。
历史典故
出自《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后世以此形容权臣或武将的专横。
“跋扈”从最初的中性描述演变为贬义词,多用于批判强势者欺压弱小的行为,兼具历史厚重感和现实批判性。如需进一步了解笔顺或词源,可参考《说文解字》及古籍文献。
安全开关不定呼吸音苍白的操作箱查找定序错误表述订货单编号定居者骶外侧静脉关于金钱损失的索赔会计日志教学计划甲腙疥螨脊髓纵裂乱搞男女关系锚密码中心怒吠排流量羟苯磺酸脐带瘢痕输出过程四碘酚肽酸乳酪通信量密度完婚瓦斯油裂化法伪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