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econdary valency
在化学术语体系中,"次化合价"(secondary valence)指代配位化合物中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配位键数量,主要用于描述维尔纳配位理论中的次级结合能力。该概念与主化合价(primary valence)共同构成经典配位化学理论基础。
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次化合价"对应英文术语为"secondary valence"或"auxiliary valence",特指金属离子通过配位共价键与配体结合的数值特征。例如在[Co(NH₃)₆]³⁺配合物中,钴离子的主化合价为+3,次化合价则表现为六个氨分子的配位数。
该术语最早由瑞士化学家阿尔弗雷德·维尔纳在1893年提出,用于解释当时无法用主价理论说明的配合物结构现象。现代配位化学中,次化合价概念已发展为配位数理论,但仍保持其核心内涵:描述中心原子通过配位键结合的分子或离子总数(来源:IUPAC无机化学术语表)。
应用场景包括:
关于“次化合价”这一术语,目前化学领域并没有普遍认可的标准定义。根据常见的化学概念和可能的语境,以下两种解释较为相关:
配位化学中的“次价”概念
在经典配位理论中,主价(primary valence)指中心金属的氧化态(如Co³⁺),而次价(secondary valence)指配位数(如[Co(NH₃)₆]³⁺中的6个配体)。这种用法现已较少使用,现代化学更倾向于用“氧化态”和“配位数”分别描述。
元素低价态的俗称
部分文献中可能将同一元素的较低氧化态称为“次化合价”,例如:
注意:该术语存在歧义性,建议在具体语境中结合上下文确认含义,或使用更标准的化学表述(如“氧化态”“配位数”)。若涉及特定文献内容,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精准解释。
不均匀不可兑换参变设备舱面雌鹅丁酸酯地下排放肥料反应负荷稳定格里电码核心容器后弯叶片叶轮缓冲键盘打印机回潮局部游离科佩沙尔试液蓝色语言老年女性膀胱炎淋巴生成蒙多内西氏反射摩动诊法能力表排队式远程通信存取法确定数据肉豆蔻酰蛇形螺菌栓皮形成层斯塔林氏心肺标本碳水化物粒听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