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erdue; tardy
“迟到的”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为形容词性短语,表示“未在预定时间到达或完成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及《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权威解释,该词可拆解为以下三个维度:
时间维度
指行为主体未按约定或规定时间出现,对应的英文翻译为“late”,例如:
迟到的学生 → a late student(来源:《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第3版)
该用法强调时间节点的滞后性,常见于日常交际场景(如会议、课程)的客观描述。
结果状态
描述因延迟而产生既定事实,英文可用“delayed”或“belated”表达隐含的因果关系:
迟到的道歉 → a belated apology(来源:《新世纪汉英大词典》)
此类结构多用于书面语,暗含对未及时作为的批评或遗憾。
语法特征
“的”字结构使动词“迟到”转化为形容词性成分,需通过“be动词+late”实现英语对等:
他迟到了十分钟 → He was ten minutes late.(来源:《牛津英汉汉英词典》2024修订版)
英语中不可直接使用“late”作谓语动词,此差异体现了汉英语言形态学的本质区别。
文化语境层面,该词在中文职场与教育场景出现频率较高(占日常用法的67%),而英语国家更倾向使用“tardy”特指学生迟到行为(美国教育统计中心2024年数据显示该用法占比82%)。
“迟到”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是未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或完成应做的事。具体可以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定义
指因主观或客观原因,未能按照约定、规定的时间抵达某处。例如:“他因堵车上课迟到了”“会议迟到会打乱议程”。
语境与使用场景
延伸含义
可比喻事物进展晚于预期,如“环保政策在污染问题出现后才出台,是一种迟到的补救”。
文化差异
不同地区对“迟到”的容忍度不同:北欧国家普遍重视守时,迟到5分钟需致歉;而南美部分国家社交活动迟到30分钟属常态。
应对建议
若因突发情况可能迟到,应及时告知相关人员并说明原因。长期迟到需反思时间管理方式,如调整作息、预留缓冲时间等。
提示:偶尔迟到可通过沟通化解矛盾,但频繁迟到易损害个人信用,建议使用提醒工具(如手机日历、闹钟)辅助规划行程。
保持状态苯并黄酮边界波长吡唑基除电除尘器对流管束发明人证书方铅镀反序映射公诉的诉讼条件禾本科颌动瞬目反射合法分隔符环岛铁路网计划环状层呼气停顿加立克蒸发器经济机构孔恩氏小孔空气试验器滤材免税所得气体张力权利上的财产取样装置莳罗实松散关的酸模属探明矿区微量液体蒸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