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茶素(Catechins)是一類天然存在的黃烷醇類化合物,屬于植物次生代謝産物中的多酚類物質。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兒茶素”對應的英文術語為“Catechin”,其名稱源自含羞草科植物兒茶(Acacia catechu)的提取物。這類化合物具有四環結構特征,核心化學式為C₁₅H₁₄O₆,其結構包含兩個苯環(A環和B環)及一個含氧雜環(C環),羟基(-OH)在B環上的取代模式直接影響其生物活性。
在天然來源方面,兒茶素廣泛存在于茶葉、可可豆、蘋果、漿果等植物中,其中綠茶(Camellia sinensis)是主要膳食來源,占其幹重的30%-42%[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2023]。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兒茶素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維生素E的25倍、維生素C的10倍[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PubMed,2024]。
從生物醫學角度看,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作為兒茶素中最具活性的單體化合物,已被證實可通過調節NF-κB信號通路發揮抗炎作用,并抑制血管内皮生長因子(VEGF)表達來實現心血管保護功能[《歐洲藥理學雜志》第912卷,2022]。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立體異構體(如epicatechin與catechin)在生物利用度上存在顯著差異,這種差異直接影響其在人體内的代謝過程[《食品化學》第405期,2023]。
在漢英術語對照中需注意語境差異:食品科學領域多使用“Catechin”統稱該類物質,而植物化學文獻中常采用“Catechol”指代特定結構衍生物。這種術語區分對準确理解跨國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義[《國際生物化學詞典》第7版,2021]。
兒茶素(Catechin)是一種天然多酚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茶葉、水果和蔬菜中,尤其在綠茶中含量最高。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化學組成
兒茶素的化學式為$text{C}{15}text{H}{14}text{O}_{6}$,分子量約290.27,屬于黃烷醇類化合物,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占75%-80%)。
物理性質上,其為白色針狀結晶,熔點212~216℃,易溶于熱水、乙醇,微溶于冷水。
别名與來源
又稱茶單甯、兒茶酸,主要從茶葉中提取,蘋果、紅酒等食物中也有少量存在。
人體通過胃腸道(尤其是空腸)吸收兒茶素,在肝髒代謝為結構相關的表兒茶素代謝物(SREM)。
過量攝入可能引發副作用,建議通過適量飲茶(如每日3-4杯綠茶)補充。
如需更完整的化學性質或應用場景,可參考、5、11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