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甾烷英文解释翻译、豆甾烷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stigmastane
【医】 stigmastane
分词翻译:
豆的英语翻译:
bean; legume
【化】 bean
【医】 bean; legume
甾的英语翻译:
【医】 sterid; steroid
烷的英语翻译:
alkyl
【机】 camphane; menthane
专业解析
豆甾烷(Stigmastane)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甾烷类化合物,属于甾体化合物家族。其核心结构与胆固醇相似,具有环戊烷并多氢菲的四环骨架,但在侧链结构上有特定差异,是植物甾醇豆甾醇(Stigmasterol)完全饱衍生物。
详细解释:
-
化学结构与分类 (Chemical Structure & Classification):
- 豆甾烷的分子式为 C₂₉H₅₂。
- 其基本骨架由三个六元环(A、B、C环)和一个五元环(D环)稠合而成,这是所有甾体化合物的特征。
- 与动物源性甾醇(如胆固醇)的关键区别在于其侧链结构。豆甾烷的侧链在C-24位置上有一个乙基(-CH₂CH₃)取代基。具体来说,其侧链是24-乙基胆甾烷(24-Ethylcholestane)。
- 作为豆甾醇的饱和形式,豆甾烷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特别是豆甾醇C-22位的双键已被饱和),使其化学性质更稳定。
-
生物来源与存在 (Biological Source & Occurrence):
- 豆甾烷主要来源于植物界。它是植物甾醇(如广泛存在的豆甾醇和β-谷甾醇)在自然界或实验室条件下发生氢化饱和(还原)后的产物。
- 可以在多种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坚果、种子以及某些中草药中被检测到,常作为植物甾醇代谢或降解的标记物或最终产物之一。
-
功能与应用 (Function & Applications):
- 生物标志物: 在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学中,豆甾烷及其相关甾烷化合物是重要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它们的分布和组成特征可用于判断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如指示高等植物输入)、沉积环境以及有机质的成熟度。
- 研究模型: 在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饱甾烷如豆甾烷常被用作模型化合物来研究甾体骨架的性质、反应以及分析方法的开发。
- 潜在生物活性: 虽然其生物活性通常弱于其前体植物甾醇(如豆甾醇具有降胆固醇、抗炎等潜在活性),但作为甾体结构的一部分,豆甾烷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化学和天然产物研究中仍具有一定意义,可能作为合成其他生物活性分子的中间体或前体。
汉英对照关键术语:
- 豆甾烷 (Dòu zāi wán): Stigmastane
- 植物甾烷 (Zhíwù zāi wán): Phytostane (Plant Stanes)
- 甾体化合物 (Zāi tǐ huàhéwù): Steroid / Steroidal Compound
- 环戊烷并多氢菲 (Huán wùwán bìng duō qīng fēi): Cyclopentanoperhydrophenanthrene (Steroid Nucleus)
- 侧链 (Cè liàn): Side Chain
- 24-乙基胆甾烷 (24-Yǐjī dǎn zāi wán): 24-Ethylcholestane
- 生物标志物 (Shēngwù biāozhì wù): Biomarker
- 氢化饱和 (Qīng huà bǎohé): Hydrogenation / Saturation
- 豆甾醇 (Dòu zāi chún): Stigmasterol
参考资料:
- IUPAC Gold Book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金皮书) - 提供标准的化学术语定义,包括甾烷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https://goldbook.iupac.org/)
- PubChem (NCBI) - 权威的化学物质数据库,提供豆甾烷的化学结构、性质、相关文献等详细信息。 (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compound/Stigmastane)
- Chemical Encyclopedia / Major Reference Works (e.g., on ScienceDirect) - 综合性化学百科全书或专业参考书(如Elsevier的参考模块),涵盖甾体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和地球化学中关于甾烷(包括豆甾烷)的详细论述。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chemistry/stigmastane)
网络扩展解释
豆甾烷是一种甾体化合物,属于四环三萜类天然有机物,其核心结构由三个六元环和一个五元环组成,化学式为$rm C{29}H{50}$。以下是详细解释:
1.结构与命名
- 化学式:豆甾烷的分子式为$rm C{29}H{50}$,其衍生物如豆甾烷-3,6-二酮($rm C{29}H{48}O2$)和豆甾烷醇($rm C{29}H_{52}O$)常见于研究中。
- 结构特征:其甾核骨架包含四个环(3个六元环、1个五元环),侧链为24-乙基结构,属于5α-构型的甾烷衍生物。
2.天然来源
- 豆甾烷及其衍生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例如从臭椿果实中可分离出豆甾烷-3,6-二酮,该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
3.应用与研究
- 医药领域:豆甾烷衍生物(如豆甾烷醇)在降低胆固醇、抗炎等方面有潜在应用。
- 化学合成:豆甾烷结构是合成其他甾体化合物(如熊去氧胆酸)的关键中间体。
4.物理性质
- 以豆甾烷-3,6-二酮为例:密度约1.0 g/cm³,沸点519.5℃,闪点191.5℃。
5.扩展说明
- 命名规则:中文名“豆甾烷”源于其结构与豆类植物中甾醇的关联;“甾”字形象化描述四环结构(“田”字四环+“巛”侧链)。
如需更详细的化学数据(如CAS号、分子量等),可参考化源网或知网百科的原始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必备文件波萝磁性收敛原理爹多机二丁锌分聚甘胆酸光学虹膜切除术观望加密电路金刚化合物决定权卡比芬牢房冒顶美克洛嗪幕切迹偶氮紫盼望前置起动电阻清道夫轻泻的全分级控制社会契约论豕草属帖汪味觉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