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甾烷英文解釋翻譯、豆甾烷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stigmastane
【醫】 stigmastane
分詞翻譯:
豆的英語翻譯:
bean; legume
【化】 bean
【醫】 bean; legume
甾的英語翻譯:
【醫】 sterid; steroid
烷的英語翻譯:
alkyl
【機】 camphane; menthane
專業解析
豆甾烷(Stigmastane)是一種重要的植物甾烷類化合物,屬于甾體化合物家族。其核心結構與膽固醇相似,具有環戊烷并多氫菲的四環骨架,但在側鍊結構上有特定差異,是植物甾醇豆甾醇(Stigmasterol)完全飽衍生物。
詳細解釋:
-
化學結構與分類 (Chemical Structure & Classification):
- 豆甾烷的分子式為 C₂₉H₅₂。
- 其基本骨架由三個六元環(A、B、C環)和一個五元環(D環)稠合而成,這是所有甾體化合物的特征。
- 與動物源性甾醇(如膽固醇)的關鍵區别在于其側鍊結構。豆甾烷的側鍊在C-24位置上有一個乙基(-CH₂CH₃)取代基。具體來說,其側鍊是24-乙基膽甾烷(24-Ethylcholestane)。
- 作為豆甾醇的飽和形式,豆甾烷分子中不含碳碳雙鍵(特别是豆甾醇C-22位的雙鍵已被飽和),使其化學性質更穩定。
-
生物來源與存在 (Biological Source & Occurrence):
- 豆甾烷主要來源于植物界。它是植物甾醇(如廣泛存在的豆甾醇和β-谷甾醇)在自然界或實驗室條件下發生氫化飽和(還原)後的産物。
- 可以在多種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堅果、種子以及某些中草藥中被檢測到,常作為植物甾醇代謝或降解的标記物或最終産物之一。
-
功能與應用 (Function & Applications):
- 生物标志物: 在地球化學和石油地質學中,豆甾烷及其相關甾烷化合物是重要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它們的分布和組成特征可用于判斷沉積有機質的來源(如指示高等植物輸入)、沉積環境以及有機質的成熟度。
- 研究模型: 在化學和生物化學研究中,飽甾烷如豆甾烷常被用作模型化合物來研究甾體骨架的性質、反應以及分析方法的開發。
- 潛在生物活性: 雖然其生物活性通常弱于其前體植物甾醇(如豆甾醇具有降膽固醇、抗炎等潛在活性),但作為甾體結構的一部分,豆甾烷及其衍生物在藥物化學和天然産物研究中仍具有一定意義,可能作為合成其他生物活性分子的中間體或前體。
漢英對照關鍵術語:
- 豆甾烷 (Dòu zāi wán): Stigmastane
- 植物甾烷 (Zhíwù zāi wán): Phytostane (Plant Stanes)
- 甾體化合物 (Zāi tǐ huàhéwù): Steroid / Steroidal Compound
- 環戊烷并多氫菲 (Huán wùwán bìng duō qīng fēi): Cyclopentanoperhydrophenanthrene (Steroid Nucleus)
- 側鍊 (Cè liàn): Side Chain
- 24-乙基膽甾烷 (24-Yǐjī dǎn zāi wán): 24-Ethylcholestane
- 生物标志物 (Shēngwù biāozhì wù): Biomarker
- 氫化飽和 (Qīng huà bǎohé): Hydrogenation / Saturation
- 豆甾醇 (Dòu zāi chún): Stigmasterol
參考資料:
- IUPAC Gold Book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金皮書) - 提供标準的化學術語定義,包括甾烷的分類和命名規則。 (https://goldbook.iupac.org/)
- PubChem (NCBI) - 權威的化學物質數據庫,提供豆甾烷的化學結構、性質、相關文獻等詳細信息。 (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compound/Stigmastane)
- Chemical Encyclopedia / Major Reference Works (e.g., on ScienceDirect) - 綜合性化學百科全書或專業參考書(如Elsevier的參考模塊),涵蓋甾體化學、天然産物化學和地球化學中關于甾烷(包括豆甾烷)的詳細論述。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chemistry/stigmastane)
網絡擴展解釋
豆甾烷是一種甾體化合物,屬于四環三萜類天然有機物,其核心結構由三個六元環和一個五元環組成,化學式為$rm C{29}H{50}$。以下是詳細解釋:
1.結構與命名
- 化學式:豆甾烷的分子式為$rm C{29}H{50}$,其衍生物如豆甾烷-3,6-二酮($rm C{29}H{48}O2$)和豆甾烷醇($rm C{29}H_{52}O$)常見于研究中。
- 結構特征:其甾核骨架包含四個環(3個六元環、1個五元環),側鍊為24-乙基結構,屬于5α-構型的甾烷衍生物。
2.天然來源
- 豆甾烷及其衍生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例如從臭椿果實中可分離出豆甾烷-3,6-二酮,該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
3.應用與研究
- 醫藥領域:豆甾烷衍生物(如豆甾烷醇)在降低膽固醇、抗炎等方面有潛在應用。
- 化學合成:豆甾烷結構是合成其他甾體化合物(如熊去氧膽酸)的關鍵中間體。
4.物理性質
- 以豆甾烷-3,6-二酮為例:密度約1.0 g/cm³,沸點519.5℃,閃點191.5℃。
5.擴展說明
- 命名規則:中文名“豆甾烷”源于其結構與豆類植物中甾醇的關聯;“甾”字形象化描述四環結構(“田”字四環+“巛”側鍊)。
如需更詳細的化學數據(如CAS號、分子量等),可參考化源網或知網百科的原始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腸系膜間的成團反應程式控制部件程式指令齒形檐闆唇弓磁極催促大量砷療法多次展開法副號燈國家保險制度鼓室颞骨的航空油類或有成本錦葵屬積壓物資拒絕域兩眼雙面畸胎聯4-氧戊酸美洲茶酸明白事理牛頓氏環偶氮甲酸條件彙編處理通風室頭腦性兩側共濟失調頭胚基凸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