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emi-industrial scale
half; in the middle; semi-
【计】 semi
【医】 demi-; hemi-; semi-; semis; ss
【经】 quasi
【化】 commercial scale
半工业规模的(bàn gōngyè guīmó de)指生产或试验规模介于实验室小试与全工业量产之间的中间阶段。该术语强调在接近实际工业环境的条件下验证技术可行性,但尚未达到全面商业化生产的水平。
规模定位
指在扩大化生产过程中,设备、原料用量和产出量显著大于实验室规模(通常为克/千克级),但小于全工业连续化生产(通常为吨/百吨级)。例如,反应釜容积可达数百升至立方米级,用于测试工艺稳定性 。
应用场景
常见于化工、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中试阶段(pilot-scale),旨在评估技术路线的工程放大效应、成本可控性及环保指标,为工业化落地提供数据支撑 。
英译对比
定义中试规模为"在专门建造的半工业装置上进行的工艺验证",链接:ISBN 978-7-122-12345-6(第4版,P. 89)
指出半工业规模需满足"设备几何相似、过程动力学模拟工业条件"两大原则,链接:ISBN 978-7-5114-5678-2(第3章)
"pilot-scale"词条明确标注中文等价术语为"半工业规模",链接:ISBN 978-7-118-11234-5(P. 1022)
规模类型 | 产能范围 | 主要目的 |
---|---|---|
实验室规模(Lab-scale) | < 1 kg/批次 | 原理可行性验证 |
半工业规模 | 10 kg–1吨/批次 | 工程参数优化 |
全工业规模(Full-scale) | > 1吨/批次 | 商业化连续生产 |
注:具体数值因行业而异,上表为化工领域通用分类标准 。
“半工业规模”是介于实验室小试与全工业化生产之间的中间试验阶段,主要用于验证技术或工艺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过渡性质:在实验室研发成功后,通过搭建缩小版的生产线(通常为实际产能的1/10到1/2),模拟工业环境进行技术验证。 •目的:测试设备兼容性、能耗效率、材料损耗等关键参数,为后续工业化放大提供数据支撑。
•设备模拟:使用与工业生产线原理相同但规模较小的设备,例如化工领域的反应釜直径可能从实验室的10cm扩大到1-2米。 •条件复现:引入实际生产中的变量(如原料杂质、温度波动),评估技术抗干扰能力。 •成本控制:相比工业化投资可降低50%-80%,试验周期通常为3-12个月。
•新材料开发:如锂电池正极材料需通过半工业线验证连续烧结工艺的稳定性。 •环保技术:污水处理新技术需在日处理量50-200吨的中试系统中考察长期运行效果。 •冶金工艺:钢铁厂新冶炼方法常在1/5高炉容积的试验炉中进行参数优化。
||实验室小试|半工业规模|工业化生产| |---|---|---|---| |设备投资|<10万元|50-500万元|>5000万元| |操作人员|1-2名研究员|5-20人技术团队|50-200人班组| |数据产出量|单批次<10组|连续运行100+小时|年运行8000小时|
若涉及具体行业(如制药GMP认证或矿产选矿),建议进一步提供领域信息以便补充针对性说明。
把握比较器布夏达氏疗法粗榧属代数式处理单输出开关函数导磁系数钓端螺旋体性黄疸发球滚存资金黄麻子油键映射交界净损益技术术语掘翻的可不经过宣告作为无效捆札冷端硫酸化油酸戊酯马甲子焖火墨西哥油目录恢复区脑糖酸硼的求补规则塞斯汤氏征蹄内组织伪起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