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ara-acetophenetidin
right; answer; reply; at; check; compare; couple; mutual; opposite; versus; vs
face to face
【计】 P
【化】 dyad
【医】 Adv.; contra-; corps; ob-; p-; pair; par; para-
【经】 vs
【化】 acet; acetyl; ethanoyl
【医】 acet-; aceto-; acetyl
【化】 acetophenetide; acetophenetidine; phenacetin
【医】 acetophenetidin; acetparaphenetidine; acetphenetidin
p-ethoxyacetanilide; para-acetaminophenetol; para-acetophenetidin
phenacetin; phenidin
对乙酰非那西汀(Acetophenetidin)是一种苯胺类解热镇痛药物,其化学名为N-乙酰基-对乙氧基苯胺(N-acetyl-p-ethoxyaniline),分子式为C₁₀H₁₃NO₂,分子量为179.22 g/mol。该化合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曾被广泛用于缓解发热和轻度疼痛,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实现。
在药物发展史中,对乙酰非那西汀作为非那西汀(Phenacetin)的代谢产物,曾被认为是更安全的改良版药物。然而,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其代谢物可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肾损伤。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0年代将含该成分的复方制剂列为潜在肾毒性药物,多国药典(如《美国药典》第23版)已撤销其药用标准。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物在体内主要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为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和对氨基苯乙醚,后者被证实具有致癌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长期暴露于对乙酰非那西汀的环境列为2B类致癌物。当前临床治疗中,该成分已被更安全的对乙酰氨基酚完全替代,仅保留在部分国家传统复方制剂中限量使用。
“对乙酰非那西汀”这一名称可能存在混淆,实际应为非那西丁(Phenacetin),又称对乙酰氨基苯乙醚或非那西汀。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非那西丁是世界上第一种合成解热镇痛药,1887年在美国上市,曾广泛用于缓解发热、头痛、神经痛等症状。二战期间常与阿司匹林、咖啡因制成复方制剂(APC片)使用,但20世纪80年代后因毒性问题在美、中等国逐渐被禁用或限制。
若需进一步了解化学结构或具体代谢路径,可参考药物化学专业文献或权威药典。
变异菌株刹车油磁化学慈善信托大卡德利马氏手术电极豆核性失语翻板非税收益覆盖类型附属协定干燥硫酸钠膈副神经工作期归心似箭和谐晶状体溶解的进行性坏疽棉豆密纹唱片脑脑膜炎尿硫蝶呤平衡法上的监护人气囊罩删除整列使恢复精力调和函数提勒耳氏钩腕背桡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