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glass effect
vitrification
【机】 vitrification
effect
【医】 effect
玻璃化效应(Vitrification Effect)是指物质(特别是液体或聚合物)在快速冷却过程中,跳过结晶阶段,直接转变为一种非晶态的固态(amorphous solid),其微观结构类似于玻璃的状态。这种固态被称为玻璃态(glassy state),具有类似玻璃的物理特性,如硬而脆、各向同性、无固定熔点等。
从汉英词典角度理解:
非晶态形成
物质在降温时,分子来不及有序排列成晶体结构,而是被“冻结”在无序状态,形成类似玻璃的微观结构 。这与缓慢冷却时形成有序晶体的过程(结晶)有本质区别。
关键参数:玻璃化转变温度(Tg)
玻璃化发生的临界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当温度降至 Tg 以下时,物质从高弹态或粘流态转变为玻璃态。其关系可表示为:
$$ T < T_g Rightarrow text{玻璃态} $$ 其中 ( T_g ) 是材料特性参数 。
动力学控制
玻璃化依赖于快速冷却速率(如超低温冷冻),以抑制晶体成核与生长。例如,生物样本的玻璃化冷冻需在几秒内从室温降至 -196°C 。
材料科学
生物保存技术
地质与食品工业
[^ni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23). Cryopreservation of Gametes and Embryos.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76427/
[^usgs]: U.S. Geological Survey. (2022). Volcanic Glass. https://www.usgs.gov/volcanoes/glass
[^fa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2021). Advanced Food Drying Technologies. https://www.fao.org/3/cb3990en/cb3990en.pdf
(注:引用网页详见标注至
玻璃化效应是一个在不同领域具有多重含义的术语,以下是其核心解释及具体应用场景:
玻璃化效应指物质从液态或高弹态转变为无定形玻璃态的过程。这种状态下物质没有晶体结构,呈现非晶态特性,常见于高分子材料或特定溶液体系中。
材料科学领域
冷冻生物学应用
部分搜索结果(如、5)提到的“破窗效应”属于社会学概念,与玻璃化效应无直接关联。前者描述环境破坏的连锁反应,后者是物质状态变化的科学现象。
凝胶效应常与玻璃化效应并列讨论,指高分子聚合过程中因粘度增加导致反应速率异常升高的现象,二者均涉及物质状态变化的动力学过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实验数据或行业标准,可参考材料科学专著或生物冷冻技术文献。
安全负荷操作次数齿栗电脑语言对称甲基乙酰脲对氯汞苯磺酸多项调查二氮烷非法侵入跟腱切断术工地公用数据网络价格消费曲线键入磁盘系统间隙嵌合交联聚合物加氢脱氮作用假腿奎诺糖磷酸核糖变位酶硫代硫酸钾六面的离心铸铁管面电流密度尿浓缩过度平均增长率妊娠诊断斯登格氏试验妥卡尼围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