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兵制英文解释翻译、募兵制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mercenary system
分词翻译:
募兵的英语翻译:
conscription
制的英语翻译:
make; manufacture; restrict; system; work out
【计】 SYM
【医】 system
专业解析
募兵制(mù bīng zhì)指国家以雇佣形式招募士兵的军事制度,士兵自愿应征入伍并获得军饷报酬,区别于强制性的征兵制。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与汉英对照
- 中文定义:国家通过发布招募公告,以薪酬、福利等条件吸引公民自愿加入军队的制度。
- 英文术语:
- Volunteer military system(主流译法,强调志愿性)
- Mercenary system(需谨慎使用,含"雇佣兵"贬义)
- All-volunteer force (AVF)(现代语境专用,如美军)
二、历史背景与特征
- 起源与发展:
中国战国时期已出现募兵雏形(如魏国"武卒"),汉代逐渐制度化;英国1640年后转向募兵制,美国1973年废除征兵制后全面推行AVF。
- 关键特征:
- 自愿性:公民自主选择入伍,签订服役合同。
- 职业化:士兵作为长期职业,接受专业训练。
- 经济激励:薪资、退役安置等构成核心吸引力。
三、现代应用与比较
- 优势:
- 提升军队专业化水平(如美军技术兵种占比高);
- 减少强制征兵的社会争议。
- 挑战:
- 财政负担较重(如美军人事费用占国防预算60%);
- 战时兵员补充效率可能低于征兵制。
四、相关术语辨析
- 募兵制 vs. 征兵制:
制度类型 |
兵源性质 |
服役动机 |
典型国家 |
募兵制(志愿制) |
自愿入伍 |
薪酬/职业发展 |
美、英、加拿大 |
征兵制(义务制) |
法律强制 |
履行公民义务 |
韩国、以色列 |
参考资料
- 《牛津英汉汉英词典》(第3版),商务印书馆,2020:P. 1123.
-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制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P. 89-91.
-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ll-Volunteer Force Report", 2022.
-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Military Balance 2024", P. 23-25.
网络扩展解释
募兵制是一种以雇佣形式募集兵员的军事制度,与“征兵制”相对。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一、定义与核心特征
募兵制通过自愿应募的方式选拔士兵,国家支付军饷作为职业报酬。其核心特征包括:
- 雇佣性质:士兵与军队是雇佣关系,而非强制服役。
- 职业化:士兵长期服役,形成专业化军队。
- 选拔标准:如春秋时期吴起组建“武卒”时,要求士兵穿戴“上身甲”“股甲”“胫甲”三层衣甲,体能和装备标准严格。
二、历史发展
- 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吴起首次以招募形式组建精锐部队“武卒”。
- 制度化:唐五代后逐渐取代征兵制,成为封建时代主流兵制。
- 宋代应用:宋朝禁军、厢兵等普遍采用募兵制,并形成特殊政策:
- 灾年招募流民:吸收壮健者入伍,防止农民起义。
- 军伍子弟继承:士兵后代成为重要兵源。
- 罪犯充军:部分罪犯被刺配为厢兵。
三、与征兵制的对比
对比项 |
募兵制 |
征兵制 |
兵员来源 |
自愿应募 |
强制征发 |
服役性质 |
职业化、长期服役 |
义务性、短期轮换 |
军事效能 |
专业化程度高 |
依赖临时训练 |
财政负担 |
需长期支付军饷 |
成本较低 |
四、影响与评价
- 优势:士兵训练有素,军队稳定性强。
- 弊端:财政压力大,易形成军阀割据(如唐朝藩镇问题)。
- 历史意义:推动中国古代军事制度从义务兵向职业兵转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案例(如西汉募兵制、宋代养兵政策),可参考来源网页。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凹凸的标准燃烧热不等式运算符丁草胺多计算机愤慨的酚-酮互变异构副的跟踪速度弓形足故障诊断算法红黄铜还原蒙气加速信息处理九牛二虎之力急性甲状腺肿靠模装置可写控制储存器溃疡性口炎赖特氏染剂流线改接符酶的门环破损包装前置矩阵十六碳炔二羧酸市政工程受益背书诵读听诊录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