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募兵制英文解釋翻譯、募兵制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mercenary system

分詞翻譯:

募兵的英語翻譯:

conscription

制的英語翻譯:

make; manufacture; restrict; system; work out
【計】 SYM
【醫】 system

專業解析

募兵制(mù bīng zhì)指國家以雇傭形式招募士兵的軍事制度,士兵自願應征入伍并獲得軍饷報酬,區别于強制性的征兵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與漢英對照


二、曆史背景與特征

  1. 起源與發展:

    中國戰國時期已出現募兵雛形(如魏國"武卒"),漢代逐漸制度化;英國1640年後轉向募兵制,美國1973年廢除征兵制後全面推行AVF。

  2. 關鍵特征:
    • 自願性:公民自主選擇入伍,籤訂服役合同。
    • 職業化:士兵作為長期職業,接受專業訓練。
    • 經濟激勵:薪資、退役安置等構成核心吸引力。

三、現代應用與比較


四、相關術語辨析


參考資料

  1. 《牛津英漢漢英詞典》(第3版),商務印書館,2020:P. 1123.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制度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P. 89-91.
  3.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ll-Volunteer Force Report", 2022.
  4.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Military Balance 2024", P. 23-25.

網絡擴展解釋

募兵制是一種以雇傭形式募集兵員的軍事制度,與“征兵制”相對。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一、定義與核心特征

募兵制通過自願應募的方式選拔士兵,國家支付軍饷作為職業報酬。其核心特征包括:

  1. 雇傭性質:士兵與軍隊是雇傭關系,而非強制服役。
  2. 職業化:士兵長期服役,形成專業化軍隊。
  3. 選拔标準:如春秋時期吳起組建“武卒”時,要求士兵穿戴“上身甲”“股甲”“胫甲”三層衣甲,體能和裝備标準嚴格。

二、曆史發展

  1. 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時期,吳起首次以招募形式組建精銳部隊“武卒”。
  2. 制度化:唐五代後逐漸取代征兵制,成為封建時代主流兵制。
  3. 宋代應用:宋朝禁軍、廂兵等普遍采用募兵制,并形成特殊政策:
    • 災年招募流民:吸收壯健者入伍,防止農民起義。
    • 軍伍子弟繼承:士兵後代成為重要兵源。
    • 罪犯充軍:部分罪犯被刺配為廂兵。

三、與征兵制的對比

對比項 募兵制 征兵制
兵員來源 自願應募 強制征發
服役性質 職業化、長期服役 義務性、短期輪換
軍事效能 專業化程度高 依賴臨時訓練
財政負擔 需長期支付軍饷 成本較低

四、影響與評價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如西漢募兵制、宋代養兵政策),可參考來源網頁。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扁鼻的波段選擇器波利通那特潺潺聲錯落電話線電浴多裡耳泛函數反折特性酚胺唑啉浮點簡縮海綿帶化學槽廁晶黴素距胫的可譯碼的六氫膽汁三烯錳酐目标群囊潛蚤頻譜密度人造雌酚人造放射所有制粟疹的特種許可證同步控制凸輪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