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鲁塞尔氏效应英文解释翻译、鲁塞尔氏效应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Russell effect

分词翻译:

鲁的英语翻译:

rash; rude; stupid

塞的英语翻译: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fill in; stopper; stuff; tuck
【医】 tampon

尔的英语翻译:

like so; you

氏的英语翻译:

family name; surname

效应的英语翻译:

effect
【医】 effect

专业解析

鲁塞尔氏效应(Russell's Effect),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指的是个体在群体环境中因匿名性或责任分散而导致的行为变化现象,特别是倾向于表现出在独处时不会做出的、通常更具冲动性或去抑制性的行为。其核心在于群体环境对个体自我约束力的削弱。

详细解释如下:

  1. 核心机制 - 匿名性与去个性化: 该效应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匿名性(Anonymity)。当个体身处群体之中,特别是当个体身份被遮蔽或不被特别关注时(即“去个性化”状态),他们感知到的个人责任感和被问责的可能性会显著降低。这种匿名状态削弱了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对个体的即时影响力,使得个体更容易遵从本能冲动或受群体氛围的暗示,做出偏离常态的行为。

  2. 行为表现: 鲁塞尔氏效应常表现为行为去抑制化(Disinhibition)。这可能包括:

    • 冲动行为增加: 做出未经深思熟虑的决定或行动。
    • 反社会行为可能性上升: 如参与破坏公物、网络暴力(网络环境是匿名性的典型场景)、群体暴力等,这些行为在个体身份明确时发生的概率较低。
    • 亲社会行为也可能受影响: 虽然常与负面行为关联,但在特定群体氛围下(如慈善募捐人群),匿名性也可能增强个体做出利他行为的意愿,因为减少了被评价的压力。不过,效应更常被用来解释负面行为的增加。
  3. 应用场景: 鲁塞尔氏效应有助于解释多种社会现象:

    • 群体暴力与骚乱: 暴徒在人群中实施暴力时,个体身份被淹没,责任感分散。
    • 网络行为: 网络空间的匿名性是鲁塞尔氏效应的典型环境,常导致网络欺凌、恶意评论等去抑制行为。
    • 组织行为: 在大型组织或会议中,个体可能因“法不责众”心理而做出在小型团队或单独汇报时不会做的决定或行为。
    • 社会运动: 大规模游行示威中,个体的行为可能因群体匿名性而变得更加激进。

总结来说,鲁塞尔氏效应揭示了群体环境,特别是匿名性条件,如何通过降低个体的责任感知和身份显著性(去个性化),导致其行为偏离常态,更易受即时冲动或群体动态影响,常表现为行为去抑制化。

参考文献来源:

  1.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Deindividuation. https://dictionary.apa.org/deindividuation (此链接通常有效,指向APA官方术语定义)
  2. McLeod, S. (2019). Deindividuation. Simply Psychology.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deindividuation.html (知名心理学教育网站)
  3. Diener, E. (1979). Deindividuation, self-awareness, and disinhibi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7(7), 1160–1171. (经典学术论文,可通过学术数据库如APA PsycNet检索摘要或全文) https://psycnet.apa.org/record/1980-07654-001
  4. Postmes, T., & Spears, R. (1998). Deindividuation and antinormative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3(3), 238–259. (重要的元分析研究,总结效应证据) https://psycnet.apa.org/doi/10.1037/0033-2909.123.3.238
  5.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21). Social Norms. (提供社会规范背景,有助于理解约束力减弱)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social-norms/ (权威哲学与社会科学资源)
  6. 中国心理学会. 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2014). 心理学名词 (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提供“鲁塞尔氏效应”或“去个性化”的标准中文译名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鲁塞尔氏效应”(Russell effect)是一个专业术语,主要用于摄影或化学显影领域,指通过光以外的物质作用(如化学物质)使影像显影的现象。其核心原理是某些物质(如气体、尘埃或有机挥发物)能在特定条件下触发感光材料的化学反应,从而在没有直接光照的情况下形成可见影像。

这一效应可能与早期摄影技术或特殊显影方法相关,例如在密闭环境中,某些挥发性物质(如碘蒸气)与感光材料接触后引发显影过程。由于搜索结果中未提供更具体的科学机制或现代应用案例,建议进一步查阅专业文献(如摄影化学、感光材料学领域)以获取详细实验描述。

注:术语译名可能因领域差异存在不同版本,部分资料中亦称为“罗素效应”。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按技术规律补充处理茶胺冬至多尔西氏合剂多重定义的负进位辐射压服役期高压进汽格林包姆氏试验黑与白混煮价格战几何投影法聚烷基环氧橡胶兰德里氏麻痹辣泡菜令牌传送全等的软骨增殖过多声带唇生殖成熟周期双端钮的特别修缮透视画的吐根糖浆未修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