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stina
hexad; six
【医】 hex-
period; node; abridge; burl; chastity; knar; part; section
【化】 node
【医】 article; mere; metamere; sectio; section; segment; segmentum
longs and shorts; poem; poesy; poetry; verse
六节诗在汉英词典视角下主要有两层含义,分别对应西方固定诗体和中国现代诗歌形式:
定义:一种起源于中世纪的固定诗体,由6节39行构成,每节6行,结尾附加3行收束句(envoi)。其核心特征为重复使用6个尾词(end-words),按固定顺序在诗节间轮换排列。
结构规则:
尾词循环模式:
若以数字1-6代表初始尾词位置,后续诗节的尾词顺序为:
第二节:6-1-5-2-4-3
第三节:3-6-4-1-2-5
第四节:5-3-2-6-1-4
第五节:4-5-1-3-6-2
第六节:2-4-6-5-3-1
收束句:三个尾词嵌入最后三行(通常为1-2-3或6-2-4等组合)。
格律要求:
传统采用抑扬格,但现代创作中格律趋于自由,更注重尾词回环结构。
代表诗人:
但丁(《新生》)、阿尔诺·丹尼尔(12世纪行吟诗人)、庞德(现代主义革新)。
定义:指汉语新诗中每段固定为六行的自由诗体,不要求押韵或格律统一,区别于西方sestina的严格尾词规则。
创作特点:
特征 | 西方Sestina | 中文六节诗 |
---|---|---|
核心规则 | 尾词循环排列 | 仅分节结构 |
行数 | 39行(6×6节+3行) | 行数不限 |
格律 | 传统需抑扬格 | 自由体为主 |
押韵 | 无强制要求 | 无强制要求 |
代表文献 | 但丁《神曲·炼狱篇》 | 冯至《十四行集》 |
术语来源参考:
说明: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的权威在线词典链接,以上内容基于诗歌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定义综合整理。建议查阅纸质版《英汉文学术语词典》或《西方文论关键词》获取更系统释义。
六节诗(Sestina)是一种结构严谨的诗歌形式,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具有独特的韵律规则和重复模式。以下是其核心特点及发展脉络的详细解释:
但丁的《神曲·炼狱篇》第26歌、毕肖普的《六节诗》(Sestina)均为经典范例,后者通过童谣式语言与尾词重复,展现家庭情感与自然意象的交织。
当代诗人如阿什贝里(John Ashbery)尝试突破传统尾词规则,引入变体形式(如“次六节诗”),扩展其表现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歌案例或创作技巧,可参考文学研究文献或诗歌创作指南。
饱和转移表面取向捕油器插管初始终端程序地址系统二烯属鲱干扰光谱仪铬油鞣鼓风罩棍打骨盆过短的甲磺灭脓晶体管基级经营收益开尔文公式开链系类胡萝卜素沉着连带光觉流水线吞吐能力卵巢囊肿美洲新许恙螨尿生殖中枢全局栈山梨糖醇酐三硬脂酸酯实际引数十字花科统计误差完全国营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