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 throw the army into battle; take no action
“按兵不动”汉英词典释义解析
“按兵不动”是汉语成语,拼音为àn bīng bù dòng,字面意为“控制军队暂不行动”,引申指在局势不明朗时保持观望态度,暂不采取行动。该词源自《吕氏春秋·恃君览》,最初用于军事策略,现广泛用于商业、政治等领域,强调审时度势的决策智慧。
中文释义与出处
中文释义为“暂不行动以等待时机”,出自《吕氏春秋·恃君览》:“按兵而不动,以观其畔。” 这一用法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谨慎与谋略(来源:汉典)。
英文翻译与用法
英文对应翻译为“hold one's forces in readiness” 或“take no action for the time being”(来源: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在英语语境中,该词常用于描述商业竞争或外交策略中的观望态度,例如:
The company decided to hold its forces in readiness until the market trend became clear.
跨文化语境对比
英语中类似表达包括“wait and see” 或“bide one’s time”,但“按兵不动”更强调主动控制的策略性,而非被动等待(来源:Line Dict)。
权威引用与扩展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属中性成语,既可用于褒义(如明智决策),也可用于贬义(如错失良机),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按兵不动”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按兵不动(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指指挥官控制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有利时机。引申为接受任务后不立即执行,持观望态度。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赵简子欲攻打卫国,派史默前往侦察。史默发现卫国贤臣众多、戒备森严,建议暂缓进攻。赵简子采纳建议,命令军队“按兵不动”。
另一出处见于《荀子·王制》,强调“偃然按兵不动”的军事策略。
核心内涵
强调审时度势,避免盲目行动,体现了古代兵法中“以静制动”的智慧。
如需更多例句或扩展知识,可参考《吕氏春秋》《荀子》相关典籍或权威词典。
哀痛百步穿杨不露声色不耐岑克尔氏液车轮压痕德高望重锻铝合金对开页泛氨酸反协同效应腹股沟淋巴肉芽肿衣原体硅砂结合剂黄嘌呤核甙化学修饰电极记录工作空气乙炔熔块结性流动巡逻队镍铜热电偶合金偏侧肌强直苹果酰胺酸强制显示棋盘热量单位赛姆氏手术守护共栖受精率丝间质凸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