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本生氏灯英文解释翻译、本生氏灯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Bunsen burner

分词翻译:

本的英语翻译:

the root of a plant; this
【机】 aetioporphyrin

生的英语翻译:

accrue; crude; rawness; unripe; give birth to; grow; living; procreate
student
【医】 bio-

氏的英语翻译:

family name; surname

灯的英语翻译:

lamp; light
【化】 burner
【医】 burner; lamp

专业解析

本生氏灯 (Běnshēng shì dēng),英文为Bunsen burn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的燃气加热设备。其核心特征在于能够通过调节空气进气量,产生温度高、几乎无光(蓝色)的清洁火焰,或温度较低、发光(黄色)的烟炱火焰。

  1. 术语定义与核心功能 (Term Definition & Core Function):

    • 汉义 (Chinese Meaning): “本生氏灯”指由德国化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Robert Wilhelm Bunsen)设计或推广的一种特定结构的实验室用燃气灯。“氏”字表明该装置以发明者姓氏命名。
    • 英义 (English Meaning): A Bunsen burner is a common piece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that produces a single open gas flame, used for heating, sterilization, and combustion. Its key innovation is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mixture of gas and air before combustion, allowing for different flame types.
    • 核心功能 (Core Function): 通过燃气(通常是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与空气的可控混合燃烧,提供稳定、可调的高温热源。其标志性的蓝色火焰温度可达约 1500°C。
  2. 工作原理与结构 (Working Principle & Structure):

    • 本生灯底部设有燃气入口和可调节的空气进气口(通常是一个可旋转的套管,套管上有气孔)。燃气从底部进入,在上升过程中通过文丘里效应吸入空气。空气与燃气在灯管内部混合。混合气体在灯管顶部出口处被点燃。通过旋转套管调节空气进气口的大小,可以控制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比例:
      • 空气不足 (Air Hole Closed): 产生黄色、发光、温度较低且产生烟炱的扩散火焰(燃气主要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火焰外围反应)。
      • 空气适量 (Air Hole Open): 产生蓝色、几乎无光、高温的预混火焰(燃气与空气在灯管内充分混合,燃烧更完全、更剧烈)。这是本生灯的标准工作状态,火焰通常分为内焰锥(未完全燃烧区)和外焰(完全燃烧区,温度最高)。
    • 结构通常包括:底座、燃气调节阀、空气调节环(套管)、直立金属管(混合室和燃烧管)。
  3. 历史意义与应用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 Applications):

    • 本生灯由罗伯特·本生和他的实验室助手彼得·迪斯德加(Peter Desaga)于约1855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合作改进并推广普及。它取代了当时效率低下且危险的酒精灯和蜡烛,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实验(尤其是需要高温和清洁火焰的定性分析,如焰色反应)的发展。
    • 主要应用 (Key Applications):
      • 实验室常规加热(如加热试管、烧杯中的液体)。
      • 物质灼烧、灰化。
      • 玻璃工操作(如弯曲、拉制玻璃管)。
      • 火焰灭菌(如接种环、试管口)。
      • 进行焰色反应测试(利用其清洁、无色的火焰)。
      • 作为其他燃烧实验的热源。

参考来源 (References):

  1. Brown, T. L., LeMay, H. E., Bursten, B. E., Murphy, C., Woodward, P. M., & Stoltzfus, M. W. (2018). Chemistry: The Central Science (14th ed.). Pearson. (Chapter on Laboratory Equipment and Safety) - 标准大学化学教材,涵盖基础实验室设备介绍。
  2. Whitten, K. W., Davis, R. E., Peck, M. L., & Stanley, G. G. (2014). Chemistry (10th ed.). Brooks/Cole, Cengage Learning. (Laboratory Techniques section) - 另一本广泛使用的化学教材,详细描述本生灯操作。
  3. Jensen, W. B. (2005). The Origin of the Bunsen Burner.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82(4), 518. - 化学教育期刊文章,探讨本生灯的发明历史。
  4. Morris, P. J. T. (Ed.). (2015). From Classical to Modern Chemistry: The Instrumental Revolution.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Chapter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y apparatus) - 讨论化学仪器发展史的书籍,包含本生灯的背景。
  5.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SC). Laboratory Safety Guidance. (Online resources often detail safe operation of Bunsen burners) - 权威化学机构提供的实验室安全指南通常包含标准设备操作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本生氏灯”(Bunsen Burner)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煤气加热装置,由德国化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Robert Wilhelm Bunsen)于19世纪发明。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与结构

本生氏灯是一种以煤气为燃料的加热工具,主体结构包括一个垂直的金属长管和套在外层的可调节短管。通过旋转短管可控制空气进气量,从而调节火焰大小和温度。

2.工作原理与火焰分层

3.应用与优势

4.名称由来

“本生氏灯”中的“氏”指代发明者本生,中文也通称“煤气灯”或“本生灯”。

本生氏灯通过调节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比例实现高效燃烧,其高温、可控的特性使其成为实验室经典工具。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参数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典或化学教育类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半胚标识值编组方式串指示字电视影片放映机点状软骨营养障碍电子陷阱蝶鞍上的二进制符号二氢亚吲哚繁复反曲线浮石粉航运后解除责任回馈加热器会议通话开动状态孔缘捞获失事船双货物的指定管理人勒福尔氏缝术铝质粘土纳格勒氏效应诺卜醇桥墙丘脑下部沟取决于丧失权利砷浴首选项围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