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degree of reverberation
get along with; goof; mix; confuse; muddle along; pass for
【电】 loudness; volume
混响度(Reverberance)的汉英词典释义与声学解析
一、中文词典释义
“混响度”是声学术语,指声音在封闭空间内因多次反射形成的延续现象,强调其时间延续性与空间感。中文词典通常将其拆解为:
二、英文对应术语
英文术语为“Reverberance”,区别于“Reverberation”(混响现象本身)。其核心定义为:
人耳对混响时间(Reverberation Time, RT60)的主观感知强度,与空间声学特性直接相关(来源:国际声学工程学会术语标准)。
三、声学参数定义
从专业角度,混响度包含两层含义:
客观物理量:
$$
RT_{60} = frac{0.161 cdot V}{A}
$$
其中 (V) 为空间体积(m³),(A) 为总吸声量(m²)。
(来源:声学经典公式 Sabine's equation)
主观感知属性:
四、应用场景对比
场景 | 理想混响度范围 | 作用 |
---|---|---|
音乐厅 | 1.8–2.2秒 | 增强音色融合与空间感 |
会议室 | 0.6–0.8秒 | 保障语音清晰度 |
录音室 | 0.3–0.4秒 | 避免声染色,还原干声细节 |
权威参考来源
混响度(或称混响音量)是描述声音在封闭空间内因多次反射和吸收作用而产生的持续现象的参数,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混响度指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经墙壁、天花板等障碍物多次反射和吸收,形成声音逐渐衰减的延续现象。这种现象使室内声音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以渐弱方式持续。
形成原因
影响因素
混响度强弱与空间大小、形状及表面材质密切相关。例如:
实际应用
混响度控制是声学设计的关键,如音乐厅需适当延长混响以增强音色饱满度,而录音棚则需减少混响避免声音浑浊。
如需进一步了解混响时间(RT60)等量化指标,可参考声学专业资料扩展学习。
波替氏韧带财产不足支付的判决测温滴定法车圆电压增益吊梁复方碘涂剂腹中区高位字节鉴定人证据结合原始记录簿的补助分类帐积聚记录者的证明静态电位基因表达克洛凯氏隔米勒指数模型纯度母方的排阻色谱法乳化效率三氧化二铱烧结的奢侈舌骨下区身体摇摆射频产生器使用期短的资产损害程度的测定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