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exchange dumping
exchange; remittance; transfer
【经】 money order
dump; dumping; unload
【电】 dump
汇兑倾销(Exchange Dumping)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价格竞争手段,指一国通过主动引导本币贬值,使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的行为。该术语在《牛津金融与银行词典》中被定义为"通过汇率调整实现出口商品价格人为压低"(来源:Oxford Dictionary of Finance and Banking)。
其运作机制包含两个层面:第一,货币贬值直接降低以外币标价的出口商品价格,例如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5降至7.0时,原价650元人民币的商品在美元标价将从100美元降至92.86美元;第二,贬值可能引发国内通胀滞后效应,形成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双重竞争优势。国际清算银行2023年度报告指出,这种汇率操纵可能引发贸易伙伴国的反倾销调查(来源:BIS Annual Report)。
从国际贸易法角度看,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议》虽未直接禁止汇兑倾销,但第15条规定成员国不得通过汇率政策获取不公平竞争优势。实际操作中,2019年美国财政部曾将越南列为"汇率操纵国",部分原因即涉及此类争议(来源:WTO Anti-Dumping Agreement)。
汇兑倾销(又称外汇倾销)是指一国通过主动促使本国货币贬值,降低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的经济手段。以下是详细解析:
价格调整
当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时,出口商品以外国货币计价的价格会下降。例如,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1贬至7:1,原本售价6元(1美元)的商品,贬值后仅需约0.86美元即可购买,价格竞争力显著提升。
双向作用
外汇倾销的有效性依赖以下条件:
普通倾销指企业直接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商品(可能违反贸易法规),而汇兑倾销是通过汇率政策间接实现价格优势,属于国家层面的策略性手段。
假设A国货币对美元贬值20%,其出口商品成本若仅因贬值导致国内物价上涨10%,则仍能通过10%的价格优势扩大出口;但若国内通胀达到25%,倾销效果将完全消失。
汇兑倾销是一种依赖特定条件的短期贸易竞争策略,需权衡国内外经济波动及国际关系风险。
半无头畸胎保险研究所不端存储格式说明代表人数不足的断点陷阱读书困难儿茶红分解杂音干将公债等的兑现关节充气照相术呼吸性心律不齐家属扶养费基本分析急突动作极限膜刀纳妾内生紊乱纽曼投影式女性意象平均代价葡萄糖甲酸盐肉汤千金子十进带松树的体式外在的往来帐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