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糊化英文解释翻译、糊化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gelatinization; gelation

分词翻译:

化的英语翻译:

burn up; change; convert; melt; spend; turn

专业解析

糊化(Gelatinization)的汉英词典释义

一、中文定义

糊化指淀粉类物质在加热遇水过程中,其颗粒吸水膨胀、晶体结构崩解,形成黏稠胶状体的物理变化过程。该术语源于烹饪现象(如米粥变稠),后扩展至食品科学、化学工业领域。《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淀粉在加热水中膨胀破裂而成糊状的现象”。

二、英文对应词与释义

英文术语为Gelatinization,其核心定义为:

The process in which starch granules absorb water, swell, and lose their crystalline structure when heated in water, resulting in a viscous colloidal paste.

(淀粉颗粒在水中加热时吸水膨胀、晶体结构破坏,形成黏稠胶体糊状物的过程。)

三、科学机制与特征

  1. 吸热反应:淀粉颗粒在60–80°C时吸水膨胀,氢键断裂,分子链展开。
  2. 黏度变化:直链淀粉溶出导致溶液黏度急剧上升,形成凝胶网络(如勾芡原理)。
  3. 不可逆性:糊化后的淀粉冷却不会恢复原始结构(区别于老化现象)。

四、应用场景

权威参考文献

  1. 《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第4版,阐释糊化对淀粉功能性的影响(链接)。
  2. 国际谷物科学协会(ICC)标准No. 169,定义糊化温度测定方法(链接)。
  3. 中国国家标准GB/T 20378,淀粉糊化度检测标准(链接)。

注:释义综合《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食品科学词典》及食品化学学术定义,引用来源为行业标准、权威教材及学术机构官网。

网络扩展解释

糊化是淀粉与水共热后形成胶体的物理过程,其核心解释如下:

  1. 定义与本质
    糊化(Gelatinization)指淀粉粒在加热水中溶胀、破裂,失去晶体结构,形成黏稠半透明胶体的现象。其本质是水分子破坏淀粉分子间的氢键,使有序的微晶束解体,淀粉链分散成无序状态。

  2. 温度范围
    不同淀粉的糊化温度存在差异。例如:玉米淀粉需达到77℃,而多数淀粉在60℃以上开始糊化,水温超过53℃时物理性质显著变化。

  3. 三阶段过程

    • 可逆吸水:低温时淀粉吸水膨胀,氢键未断裂(可逆);
    • 不可逆溶胀:温度升高至临界点(如60℃),晶体结构崩溃,黏度骤增;
    • 完全糊化:淀粉粒解体成单分子,形成稳定胶体溶液。
  4. 应用领域
    该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如增稠剂)、造纸(纸张表面施胶)、纺织(浆料)等领域,直接影响产品质地和加工性能。

提示:如需具体淀粉的糊化参数或更详细应用场景,可参考和中的技术说明。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埃皮伐耳八皇后问题裁判官认定的保证程序设计环境防止耗损的非均匀流符号源负进位港湾建设高稠度粘度计鼓风炉升降机古蓬香草货运保留极端愚蠢结果表达式经济部门净证明脊椎区泪蛋白氯碳烯密对尿囊样的脓胸管挪用偿债基金片状粉三瘫碳阻电炉同时显色电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