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Oncomelania hupensis
lake; loch; lough
【医】 bay; lacus; lake
north; northward
hammer; nail; peg; pin; sew on
【医】 helo-; nail; peg; Pin
snail; spiral shell; whorl
湖北钉螺(学名:Oncomelania hupensis)是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洞庭湖、鄱阳湖等水域的淡水螺类,属于钉螺科(Pomatiopsidae),为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的唯一中间宿主。其英文名称为"Hubei Oncomelania"或"Hubei snail",国际医学文献中常以学名标注。该物种的生物学特征及公共卫生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形态与生态特征 湖北钉螺成体壳高约6-10毫米,呈圆锥形,壳表具纵肋。主要栖息于灌溉沟渠、稻田等缓流或静水环境,繁殖季节集中在4-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的研究显示,其分布密度与水体pH值(6.5-7.8)、温度(15-25℃)呈显著正相关。
2. 医学重要性 作为日本血吸虫的必需宿主,湖北钉螺在寄生虫生命周期中承担毛蚴至尾蚴的发育阶段。世界卫生组织《血吸虫病防治指南》指出,钉螺控制可使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降低60%-80%。其流行病学价值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管理范畴。
3. 防控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近年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构建了抗血吸虫感染的转基因钉螺品系。该方法被《自然·生物技术》评价为"血吸虫病防控的潜在突破"。传统防治仍以环境改造(硬化沟渠)和化学灭螺(氯硝柳胺)为主。
湖北钉螺(学名:Oncomelania hupensis)是一种淡水螺类,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该词:
湖北钉螺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圆口螺科的物种,雌雄异体且水陆两栖。它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全球钉螺均属湖北钉螺种,下分6个亚种,如湖北钉螺湖北亚种(O. h. hupensis)。中国内地仅有湖北钉螺一种,包含5个亚种,指名亚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广东、浙江。
作为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其存在直接影响血吸虫病的传播。钉螺体内的血吸虫幼虫(尾蚴)可通过水体感染人类。
部分地区(如广东)有食用钉螺的习俗,但若未彻底烹饪(如爆炒),可能感染血吸虫。疾控部门建议避免生食,并加强水体灭螺措施。
1881年由德籍学者在武汉金口镇首次发现并命名。
如需进一步了解亚种分类或防控措施,可参考公共卫生机构发布的权威资料。
百分比保险收益表白细胞减少的秤重等电的电声换能器阀杆发起工资稳定惯用格式硅胶吸湿剂黑莓香酒混乱假定继承人警察巡逻车机器损坏保险技术公报机械性的峻峭的邻面沟牦牛木栓排放水烧碱块水分试验碳氟化合物藤黄科头脊柱的外部模式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