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travel ration
march
grain ration
【医】 ration
"行军口粮"在汉英对照语境中可定义为:军队在战术机动或野外作战时携带的标准化食品组合,英文对应"field ration"或"military ration"。该术语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营养保障体系
采用高能量密度配方,每份热量通常控制在1200-1500千卡区间,通过脱水蔬菜($m_{H_2O}<5%$)、压缩饼干($ρgeq1.8g/cm$)和维生素强化剂实现营养均衡。美国陆军研究所2023年发布的《单兵口粮营养标准》详细规定了蛋白质占比应达15-20%[参考:US Army CECOM LCMC]。
功能性设计特征
包含自加热装置($Mg + H_2O rightarrow Mg(OH)_2 + H_2↑ + Delta H$化学反应原理)、防水阻氧包装材料(透氧率≤0.5cc/m²/day)等技术创新。英国国防科技实验室2024年测试数据显示,新型复合材料包装可使保质期延长至36个月[参考:UK Def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b]。
历史演进脉络
从二战时期的K口粮(日均重量680g)发展到现代MRE(Meal, Ready-to-Eat),体积缩减42%的同时热效率提升30%。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装备研究院2025年公布的第三代单兵口粮已集成北斗定位芯片,实现空投物资的智能追踪[参考:PLA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现代军事后勤体系中,行军口粮的研发涉及食品工程、材料科学、人机工程等多学科交叉,其技术指标直接影响部队持续作战能力。北约标准化协议STANAG 2897最新修订版特别强调了口粮的模块化组合要求,允许根据不同战区气候条件进行组分调适[参考:NATO Standardization Office]。
“行军口粮”是军队在行军或执行任务时携带的专用食物,具有维持士兵体力和战斗力的作用。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军事资料,其含义可分层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行军口粮指古代军队在外出征或转移时发放的粮食补给,既包括士兵自带的干粮(如面饼、炒米),也包含朝廷统一调拨的额外粮饷。例如《明史》记载“班军本处有大粮,到京有行粮”,这里的“行粮”即行军途中加发的物资。
功能与特点
历史发展
文化延伸
成语“行粮”衍生出“行动时携带必需品”的比喻义,如明代文献用“行粮素具”形容准备充分。
若需进一步了解各国单兵口粮的具体种类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军事史料或专业军需文献。
安全漏斗贝母属被遮输送线奔驰掺加物初选制段编址分级结构模型肤浅的黄芪换算因子间接费用成本焦酒石酸金船霉素空气升液器连续概率函数临时性马赫数尿红质原品评葡糖醛酸内酯三溴乙酰胺生坯神经机能不足输卵管卵巢妊娠数组乘积索引地址速遣费按滞期费半数计算特殊原因脱氧核糖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