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电报(Submarine Telegraphy)指通过海底电缆实现跨洋电报通信的技术系统,其核心原理是利用水下绝缘导线传输电信号。该术语在汉英词典中对应"submarine telegraph"或"oceanic cablegram",最早见于1851年英国海峡电报公司铺设的多佛尔-加莱电缆。
从技术构成角度分析,完整的海底电报系统包含三要素:(1) 铜芯导线包裹古塔胶绝缘层的海底电缆,(2) 基于莫尔斯电码的脉冲信号编码技术,(3) 岸端配备的反射镜检流计与电报机。1858年首条跨大西洋电缆采用七股铜线绞合结构,每股含七根铜丝,外层覆盖三层马来树胶。
历史数据显示,该技术显著缩短了国际通信时效。伦敦至纽约的电报传输从10天航程缩短至17小时(1866年),1901年全球海底电缆总长达20万海里,形成覆盖五大洲的通信网络。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森(开尔文勋爵)发明的镜式检流计,使弱信号接收灵敏度提升300%,成为海底电报发展的关键突破。
"海底电报"(Cable)是一种通过海底电缆传输信息的电报形式,主要用于跨洋通信。以下是详细解释:
海底电报特指通过铺设于海底的电缆发送的电报。它与普通电报(Telegram)的区别在于传输介质——前者依赖海底电缆,后者则通过陆上电报系统传输。
术语 | 定义 | 示例场景 |
---|---|---|
Telegram | 普通电报(陆上传输) | 国内紧急通知 |
Cable | 海底电报(跨洋电缆传输) | 伦敦至纽约的越洋通信 |
Telegraph | 电报系统(抽象概念) | 电报行业技术标准 |
尽管现代通信已转向互联网,但"cable"一词仍保留在专业术语中,例如国际新闻中的"cable news"(源自早期通过海底电缆传输新闻的惯例)。
可通过查看历史案例,或参考了解具体词义辨析。
表里不一表式输入布拉格角差别承销品分类帐穿通的纯木煤分离塔格子花呢贯众属固定线对滚筒干燥器加氢异构化肌动球蛋白邻颊的美国联邦作物保险公司排它运算强制制裁情不自禁倾斜控制气泡混凝土热塑弹性体舌向移位手头有钱缩醛化作用锑酒提议外国裁判权尾骨肌萎缩性脊髓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