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ism)的汉英词典释义与解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国际主义”定义为:
国际主义:无产阶级坚持国际团结的根本观点,主张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争取解放的斗争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其核心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解放。
《牛津英语词典》(OED)对“Internationalism”的释义为:
Internationalism:
- A political principle advocating greater cooperation among nations for mutual benefit.
- (Historically) The socialist or communist movement emphasizing solidarity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especially in achieving common class interests.
阶级性与全球性
国际主义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无产阶级需打破民族壁垒,通过跨国联合对抗压迫。例如,列宁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成为国际主义的核心口号。
实践形式
当代延伸意义
现代语境下,国际主义扩展至全球治理议题(如气候变化合作、公共卫生危机应对),体现为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共同行动,例如《巴黎协定》的签署与实践。
概念 | 国际主义 | 民族主义 |
---|---|---|
核心立场 | 超越国界的共同利益 | 以本国/民族利益为优先 |
目标导向 | 全球平等与合作 | 国家主权与独立 |
典型实践 | 国际红十字会援助行动 | 贸易保护政策 |
(注:因词典条目无直接在线链接,来源标注依据纸质权威出版物;国际文件可参考联合国官网存档[un.org/documents]及ILO官方数据库[ilo.org]。)
国际主义是一个具有多重理论背景和实践内涵的政治概念,其核心在于倡导跨国合作与团结。以下是综合不同视角的详细解释:
国际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原则,强调无产阶级的跨国联合斗争。主要特征包括:
国际主义侧重跨国合作方式,而共产主义是包含所有制改造、社会形态变革的完整社会制度构想。二者关系可理解为:国际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重要途径。
源自马克思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后发展为包括列宁“工人无祖国”等理论体系,成为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
(如需了解具体历史实践案例或当代发展,可参考权威文献扩展研究)
表解释程序秉性不连接性骨折常化学场外价格窗口下沿大量生产方法大转子囊地电阻对牵疝带二进制单位距离码伏安特性曲线共济器呼吸停顿溅射法基本字段酒石酸二甲酯居安思危零位线洛伦兹因子目录文件频率协调欠单前电弧期深烙术十八碳烯醇实验动物学手工业公会图象阵列的均方根误差唯物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