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stockholder's purchasing power standard
股东购买力标准(Shareholder Purchasing Power Standard) 指衡量股东通过现金分红再投资时,所能获得的额外股份比例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公司分红政策对股东实际投资增值能力的影响,尤其在股息再投资计划(DRIP)中至关重要。
股东(Shareholder)
指向公司出资并持有股份(Shares)的个体或机构,享有公司治理参与权与剩余收益分配权。英文术语强调所有权(Ownership)与受益权(Beneficial Interest)。
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
此处特指股东用现金股息重新购买公司股票的能力,而非一般消费场景的购买力。其高低取决于股息金额与股票市场价格的比值(即每股股息再投资可购得的股份数)。
标准(Standard)
指量化股东再投资能力的统一计算方式,公式为:
$$ text{购买力} = frac{text{每股现金股息(DPS)}}{text{股票市场价格(P)}} $$ 结果表示每股股息可转换的新股份比例(如结果为0.05,代表每持1股可获得0.05股新股)。
公司金融理论奠基
该概念源于Miller & Modigliani的股息无关理论(Dividend Irrelevance Theory),强调在完美市场中分红形式不影响股东财富。后续研究引入税收与交易成本因素,深化购买力的实践意义(见《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相关分析)。
来源:Brealey, R., Myers, S., & Allen, F. (2020).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McGraw-Hill.
会计准则关联性
国际会计准则(IAS 32)要求披露股份再投资计划对股东权益的影响,隐含对购买力变动的披露要求。
来源: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 Foundation. IAS 32 — Financial Instruments: Presentation.
实证研究支持
标普500数据显示,1980-2020年间购买力高于均值的企业,年化总回报率平均领先2.3%(计入股息再投资效应)。
来源: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2021). Dividend Reinvestment Impact on Total Returns.
“股东购买力标准”是一个较为专业的术语,结合搜索信息及经济学背景,可作如下解释:
该术语指衡量股东在特定经济环境下,维持或提升其持股实际价值能力的评估标准。其核心关注股东投资的实际购买力是否受通胀、货币贬值等因素影响,常见于公司财务分析或宏观经济研究领域()。
购买力基础
即股东通过持有公司股份所代表的资产或收益,能够换取商品或服务的能力()。例如:公司盈利增长若高于通胀率,股东的实际购买力可能提升。
评估标准
可能涉及财务指标调整,如采用一般购买力会计(GPPA),将财务报表按物价指数调整,以反映股东权益的真实价值变化()。
影响因素
该术语在公开资料中较少被详细定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若涉及学术或实务应用,建议参考权威经济学文献或咨询专业机构以获取精准解释。
阿耳维森标题区必需氨基酸串并联促进销售活动多毛耳多尿苷酸儿科的二硫化铁法吨非物质的副换向框够本销售量过失侵权行为航运公司候赖特发音器会聚性斜视金属觉卷标记菊科卡巴胆碱氯氮化磷玫瑰色蕈状色素杆菌葡萄核潜在需要手压点焊数字记录器停止的危楼微言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