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ntitackiness agent
抗粘剂(Anti-blocking agent)在工业生产和材料科学中指一类用于防止材料表面发生非预期黏连现象的功能性添加剂。其英文术语"anti-blocking"源自材料加工领域,特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降低薄膜、涂层等材料在高温或高压下的自黏性。
从应用场景分析,抗粘剂主要作用于聚合物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薄膜)及胶粘制品,通过以下两种机制实现功能:1)在材料表面形成微米级粗糙结构,减少接触面积;2)与基材分子发生键合作用,改变表面能分布。美国化学会(ACS)研究指出,二氧化硅和硅藻土是当前应用最广的无机型抗粘剂,其粒径控制在5-20μm时防粘效果最佳。
根据欧洲塑料工业协会(PlasticsEurope)技术文件,抗粘剂选择需综合考虑三项指标: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加工设备的剪切力参数、终端产品的透光率要求。有机硅类抗粘剂虽成本较高,但因其0.1-0.5%的低添加量特性,在医疗包装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在GB/T 1040.3-2022标准中明确规定,抗粘剂性能测试应采用23±2℃、50±5%RH环境条件下的薄膜剥离力测定法,测试结果需满足≤1.0N/15mm的技术要求。
抗粘剂是一种用于防止材料表面粘连或黏附的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纺织、焊接等领域。以下从定义、作用、常用类型及应用领域进行详细说明:
抗粘剂(Antitackiness Agent)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降低材料表面的黏性,减少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的粘连现象。例如,在制药压片过程中可防止药物黏附模具;在焊接作业中能减少金属飞溅物附着。
类型 | 代表物质 | 特点与应用场景 |
---|---|---|
无机粉末类 | 滑石粉、二氧化硅 | 成本低,广泛用于药片包衣(如微粉硅胶) |
有机润滑剂 | 硬脂酸镁、亮氨酸 | 兼具润滑作用,适用于高黏性药物 |
高分子聚合物 | 丙烯酸聚氨酯 | 用于织物涂层,抗粘效果持久 |
特种工业用 | MT102焊接抗粘剂 | 防止焊接飞溅物黏附金属表面 |
注:更多专业文献可参考知网空间()及包衣工艺研究()。
贝奈特氏小体变形矩阵丙烯菊酯残余脓肿电场线法律侦查风车子属个别物价指数骨髓硬化踝梏具还款契约化学测定假轮廓阔叶的两侧头痛盲虱属慢性冻疮蒙伯格氏带魔鬼逆流洗涤平头切碎的曲解法律任意级用户视直径双局部振荡器数字控制机太阳神经丛麻痹特里维斯氏手术通译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