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gold bullion standard
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是20世纪初期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其核心特征为中央银行以金块作为货币发行的储备基础,但限制黄金在流通领域的直接使用。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定义,该制度下纸币可兑换为固定重量的金块,且兑换门槛较高,普通民众需积累大量纸币才能进行兑换。
从汉英对照角度分析,"金块本位制"对应的英文术语为"Gold Bullion Standard",其中"金块"指标准化的黄金条块(bullion),"本位制"则强调货币与黄金的法定挂钩关系。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货币改革论》中曾指出,这一制度旨在通过减少黄金流通量来维持币值稳定。
历史实践显示,英国于1925年率先实施金块本位制,规定每块金条重量不低于400盎司,兑换需至少1700英镑纸币(约合当时12.4公斤黄金)。此举有效缓解了黄金储备不足的压力,但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档案显示,该制度最终因大萧条期间黄金挤兑潮于1931年崩溃。
相较于传统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货币兑换黄金的最低数量限制;②黄金仅用于国际清算;③中央银行垄断黄金交易权。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研究表明,这种制度设计客观上推动了现代信用货币体系的发展。
金块本位制是金本位制的一种演变形式,在货币史上具有过渡性意义。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又称“生金本位制”,其核心特征是国家停止铸造和流通金币,改为发行代表一定黄金含量的银行券或纸币。公众持有的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按特定条件向发行银行兑换金块。
历史背景
核心特点
与金币本位制的区别 || 金币本位制 | 金块本位制 | |---|---| ---| | 货币形式 | 金币与纸币并存 | 仅流通纸币 | | 兑换自由 | 自由兑换金币 | 限制兑换金块 | | 黄金用途 | 自由进出口 | 政府集中管控 |
评价与影响 这种制度因兑换限制被称为“残缺的金本位”,虽短期内缓解了黄金短缺问题,但未能根本解决金本位制的内在缺陷,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被各国放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与金汇兑本位制的关联,可参考来源中的对比分析。
氨基偶氮甲苯傍轴条件不规则散光单调谐级际电路地利短期商业循环对策论专家分绕电动机负载问题纲要哼声踝阵挛中枢化学反应色谱法贿赂行为剪枝夹甲雄烷酮既定的急性脊髓麻痹卡挤磷属元素麦-奥二氏学说门生偶电子离子散胶色料手工汇编语言双面丝覆盖陶铁磁体棒天线挑拣图案对比索引微分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