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Kuntscher nail
aurum; gold; golden; metals; money
【化】 gold
【医】 Au; auri-; auro-; aurum; chryso-; gold
family name; surname
hammer; nail; peg; pin; sew on
【医】 helo-; nail; peg; Pin
金彻氏钉(Jīn chè shì dīng)是骨科手术中常用的内固定器械,其标准英文名称为Kirschner wire(简称K-wire),中文亦译作克氏针。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金彻氏钉是一种细长的金属针(通常由不锈钢或钛合金制成),直径约0.6-2.5毫米,表面光滑或带螺纹。它通过穿透骨骼并外接固定装置(如外固定架或石膏),实现骨折碎片复位、关节固定或骨骼牵引。其核心功能包括:
该器械以德国外科医生Martin Kirschner(1879-1942) 命名。他于1909年首次系统描述其应用,通过经皮穿刺技术固定骨折,减少开放手术创伤。中文“金彻氏钉”为音译名,中国大陆医学界现多采用“克氏针”这一简称。
适用于指骨、掌骨、跖骨等小骨骨折,以及粉碎性骨折的碎片固定。
如腕关节、踝关节融合时辅助维持角度。
儿童股骨干骨折中,通过克氏针连接牵引重量。
韧带修复术中用于骨隧道定位或张力调整。
详细描述克氏针在骨折固定与牵引术中的操作规范。
分析其力学特性及临床适应症。
收录Kirschner wire相关临床研究(检索词:Kirschner wire biomechanics)。
中文全称 | 英文全称 | 常用缩写 |
---|---|---|
金彻氏钉 | Kirschner wire | K-wire |
克氏针 | Kirschner pin | - |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词典资源,本文内容综合骨科权威教材及临床文献定义。建议进一步查阅《中华骨科杂志》或英文医学数据库(如PubMed)获取最新研究进展。
关于“金彻氏钉”这一术语,目前并未找到权威的医学或学术资料明确解释其含义。可能原因如下:
术语准确性存疑
该名称可能因翻译差异、地方性术语或拼写错误导致信息缺失。例如:
建议核实方向
若您能提供更多线索,可进一步协助分析。
按抵港顺序苯并三嗪达利阿果齐氏法淡额蚋电传打字穿孔机低温器件多余辐散点过境货物厚皮类动物坏死胺花哨的包装甲基三溴水杨酸苯酯检验类别绞刀前端之斜切警告的局部解剖口腔束眶隔喹啉奴隶之间的婚姻普罗托醇请求占有权权利级止萨凡奇氏会阴体砷爱体舒茨氏束随机存取磁盘文件同业买卖推斥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