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teletype puncher
【计】 radio teletype; TELEX
【化】 telex
【计】 flexo-writer
电传打字穿孔机(Teletype Punch)是早期计算机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机电设备,其英文术语对应"Teletype Punch"或"Teletypewriter Perforator"。该设备通过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穿孔动作,在纸带或卡片上生成二进制编码孔洞,用于数据存储和传输。
根据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文献记载,电传打字穿孔机主要由三个核心组件构成:
该设备遵循国际电报字母表标准(ITA2),采用五单位编码系统,每个字符对应纵向排列的五个孔位组合。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在X3.1-1969规范中详细规定了其机电参数,包括穿孔速度(通常为10字符/秒)、孔距精度(±0.1mm)和介质厚度适应范围(0.05-0.15mm)。
在技术演进层面,电传打字穿孔机经历了从全机械驱动(1920年代)到电磁继电器控制(1940年代)的技术升级,最终被1960年代出现的电子纸带穿孔机取代。其历史原型机现存于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工业技术展区,作为早期数据存储技术的实物见证。
“电传打字穿孔机”这一表述可能存在术语混淆,需结合两个概念分别解释:
电传打字机是一种早期通信设备,主要用于电报传输。其核心功能包括:
穿孔机是工业加工设备,通过电火花放电原理加工微孔,特点包括:
若指“电传打字机与穿孔机的结合体”,可能涉及以下两种推测:
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确认术语准确性。若涉及早期计算机纸带穿孔设备,需参考计算机历史文献;若涉及工业加工,则以电火花穿孔机定义为准。
氨甲酸三氯乙酯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厂家标准赤道热传呼出庭低挥发分燃料低聚糖动态扫描二氧化铈讽刺的附带相位调制硅整流焊机坏死辐射环境描述语句霍多林碱检验效率结石性结膜炎极小极大性绝对净重可更新的资源连接运算流体力学体积旁支嵌缝胶条屈光系任职上的十进电阻箱收养人索引输入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