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杏仁甙酶英文解释翻译、苦杏仁甙酶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amygdalase
分词翻译:
苦杏仁的英语翻译:
【医】 armeniaca amara; semen armeniacae amara
甙酶的英语翻译:
【医】 glucosidase
专业解析
苦杏仁甙酶(英文:Amygdalin Hydrolase),在生物化学领域更常被称为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是一种能够特异性水解苦杏仁甙(Amygdalin)等含β-糖苷键物质的酶类。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 标准名称与分类
- 系统命名: β-D-葡萄糖苷葡萄糖水解酶(β-D-Glucoside Glucohydrolase)
- EC编号: EC 3.2.1.21 (由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酶学委员会IUBMB制定)。此编号明确其属于水解酶类(3),作用于糖苷键(3.2),特异性水解O-糖基化合物(3.2.1)中的β-葡萄糖苷键(3.2.1.21)。
二、 核心生物功能
该酶的主要功能是催化苦杏仁甙(Amygdalin)及其他β-葡萄糖苷类化合物的水解反应。其作用机制如下:
- 底物特异性: 优先作用于末端、非还原性的β-D-葡萄糖残基,水解其连接的糖苷键。
- 关键反应: 催化苦杏仁甙逐步水解:
- 首先将苦杏仁甙水解为龙胆二糖(Gentibiose) 和扁桃腈(Mandelonitrile)。
- 龙胆二糖可进一步被该酶或其他β-葡萄糖苷酶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
- 扁桃腈不稳定,可自发或在羟腈裂解酶作用下分解为苯甲醛(Benzaldehyde) 和氢氰酸(HCN) 。这是苦杏仁等植物产生氰化物毒性的关键步骤。
三、 天然来源与分布
苦杏仁甙酶/β-葡萄糖苷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 植物: 富含于蔷薇科植物种子中,特别是苦杏仁(Prunus dulcis var. amara)、苦桃仁、枇杷仁等。其存在是这些种子在破损或消化时释放氰化物的原因。
- 微生物: 多种细菌(如肠道菌群中的某些菌株)、真菌(如曲霉属Aspergillus)和酵母能产生此酶,参与碳源利用。
- 动物: 存在于部分动物组织(如小肠黏膜)及体液中,参与糖苷类物质的代谢。
四、 潜在应用与争议(历史背景)
- 苦杏仁甙(Laetrile/Vitamin B17)争议: 苦杏仁甙曾被称为“维生素B17”或“Laetrile”,被错误宣传为抗癌药物。其理论依据是癌细胞富含β-葡萄糖苷酶,能选择性释放氰化物杀死癌细胞,而正常细胞含硫氰酸酶可解毒。然而,大规模严谨的临床研究(如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梅奥诊所等)未能证实其抗癌有效性,且证实其存在氰化物中毒的重大风险。美国FDA及全球主要监管机构均未批准其用于癌症治疗。
- 其他应用: β-葡萄糖苷酶在食品工业(果汁脱苦、风味释放)、生物燃料生产(纤维素降解)和基础研究中具有应用价值。
五、 化学特性
- 分子量: 因来源不同差异较大,通常在50-150 kDa范围内。
- 最适pH: 多在4.5-6.5之间(酸性),具体取决于酶来源。
- 抑制剂: 葡萄糖(产物抑制)、某些金属离子、特异性糖苷酶抑制剂(如葡糖异硫氰酸盐)。
参考文献来源:
- ExplorEnz: The Enzyme Database (EC 3.2.1.21 - β-Glucosidase). [国际酶学委员会认可的权威数据库]
-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7th Ed.) by Nelson, D.L., & Cox, M.M. (2017). W.H. Freeman. [标准生物化学教材,阐述酶作用机制]
- Plant Physiology and Development (6th Ed.) by Taiz, L., Zeiger, E., Møller, I.M., & Murphy, A. (2015). Sinauer Associates. [植物生理学教材,描述植物中氰苷代谢]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 Fact Sheet: Laetrile/Amygdalin (PDQ®)–Patient Version.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官方信息,总结临床研究证据与风险]
网络扩展解释
苦杏仁甙酶是一种存在于苦杏仁中的关键水解酶,主要参与苦杏仁甙(Amygdalin)的分解过程。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苦杏仁甙酶(学名:Amygdalase)属于β-糖苷酶家族,能够特异性催化苦杏仁甙的水解反应。它通过断裂苦杏仁甙中的糖苷键,将其分解为次级产物野樱甙(Prunasin)和葡萄糖。
2.作用机制
- 初级水解:苦杏仁甙酶首先将苦杏仁甙分解为野樱甙和1分子葡萄糖($C6H{12}O_6$)。
- 次级反应:野樱甙进一步被其他酶(如樱叶酶)催化,最终生成苯甲醛($C_6H_5CHO$)和剧毒的氢氰酸(HCN)。
$$
text{苦杏仁甙} xrightarrow{text{Amygdalase}} text{野樱甙} + text{葡萄糖}
text{野樱甙} xrightarrow{text{樱叶酶}} text{苯甲醛} + text{氢氰酸}
$$
3.生物学意义
- 毒性来源:该酶与氢氰酸生成直接相关,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中毒,抑制呼吸中枢。
- 药用价值:在适量情况下,其水解产物氢氰酸可抑制咳嗽反射,发挥镇咳、平喘作用。
4.与其他酶的关系
苦杏仁中还存在其他辅助酶(如樱叶酶、杏仁腈水解酶),共同构成苦杏仁甙的完整代谢路径。部分文献可能将苦杏仁甙酶与β-葡萄糖苷酶或“苦杏仁酶”(Emulsin)混用,需结合上下文区分。
5.应用与风险
- 药材加工:需通过炮制降低酶活性,控制氢氰酸含量以确保用药安全。
- 研究领域:其催化机制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有潜在价值。
如需更完整的酶学数据或实验方法,可参考来源网页(如、3、4)中的详细描述。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被非法侵占或圈用的公地冰点测定的冰堆丘伯克哈特氏手术部份参与优先股苍术苷船坞眼磁卡片存储器单胞菌属单件生产通知单大样碘化甲腺球蛋白飞奔假像钴类颜料化学分析的金钢钻禁止者两眼视力不等链熔线耐汽油性内生骨疣内压性憩室尿嘧啶核甙强迫地缺母丝虫属三足式离心机噬菌作用诉诸于吞咽不能未校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