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custody for trial
detain; hold in; distrainment; distraint; seize; sequester; sequestrate
【经】 attaching; impound; sequestration
await trial
【法】 await trail; pending trial
扣押候审(kòu yā hòu shěn)是中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强制措施,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依法对涉案财物或文件进行暂时扣留,以待案件进一步审理或判决的行为。其核心目的是防止证据灭失、财产转移或确保未来判决的执行。
扣押对象
主要针对与案件相关的财物、文件、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或可能用于赔偿被害人损失的财产(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45条)。
法律程序
需由侦查机关(如公安机关、检察院)经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开具扣押清单并由见证人签字。对邮件、电报等特殊物品的扣押需经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批准(《刑事诉讼法》第144条)。
候审属性
"候审"强调扣押的临时性,财物并非最终处置,需待案件审理终结后依判决结果处理——或返还权利人,或没收上缴国库(《刑事诉讼法》第245条)。
英文通常译为"Detention of Property Pending Trial" 或"Seizure Awaiting Adjudication",其法律内涵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法律数据库)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366条细化扣押财物保管规则,强调"不得挪用、损毁或擅自处理"(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注:因术语解释需严格遵循法律文本,此处未引用外部网站链接以确保法律释义的准确性。所有法律条款均来自中国立法机关及司法机关发布的权威文本。
“扣押候审”并非标准法律术语,但结合“扣押”的法律含义和常见司法实践,可以理解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以等待审判。具体解释如下:
扣押的定义
扣押指司法机关依法对人或财物采取强制留置措施()。在刑事诉讼中,扣押通常针对财物(如证据、赃物),但也可指对人的拘留(如提到“拘禁或扣留”)。
候审的含义
“候审”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案件审理前被限制人身自由,等待进一步司法程序。常见形式包括刑事拘留、逮捕等。
若将“扣押候审”拆分解释:
术语规范性
法律术语中更常用“拘留候审”或“羁押候审”描述对人的强制措施,而“扣押”多用于财物()。
示例:公安机关可能“扣押涉案车辆”,同时“拘留嫌疑人候审”。
程序合法性
采取扣押或拘留措施需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如出示法律文书、告知权利等()。
“扣押候审”可能是对以下两种情形的通俗表述:
建议在正式法律文书中使用“拘留”“羁押”或“扣押财物”等规范表述,避免歧义。
包覆电弧熔接比吸光系数不屈的不遗余力产品别成本会计掺水船坞使用费对外贸易净差额分流阀钢厂工资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款权缓冲技术环境试验设备教具加速度反馈结肠袋分节运动解散工会克劳泽氏腺离子镀麻花钻铣床南美苏合香偏小近似值期数誓不泄密石墨容器视网膜杆体层天线因数偷窃汽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