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雀石(Malachite)是一种含铜碳酸盐矿物,化学式为$text{Cu}_2text{CO}_3(text{OH})_2$,属于单斜晶系。其名称源于希腊语“malache”(锦葵),因颜色与锦葵叶片相似而得名。以下是基于汉英词典视角的详细释义:
定义与词源
孔雀石在汉英词典中对应“malachite”,指一种绿色条带状或同心圆状结构的次生铜矿物。其英文名可追溯至16世纪拉丁语“molochitis”,后经法语演变形成现代拼写。地质学文献中常标注其莫氏硬度为3.5-4,比重3.6-4.0。
矿物学特性
作为碱式碳酸铜矿物,孔雀石形成于铜矿床氧化带,常与蓝铜矿、赤铜矿伴生。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指出其晶体多呈柱状或针状集合体,条痕为淡绿色,玻璃至丝绢光泽,遇盐酸会产生气泡反应。
历史与文化应用
大英博物馆研究显示,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已将其研磨为颜料,用于壁画与化妆品;中国商周时期则将其雕刻为礼器,象征权力与祥瑞。《本草纲目》记载其药用价值,称“石绿”可解毒敛疮。
现代工业用途
国际矿物学协会(IMA)将其列为次要铜矿石,含铜量达57.4%。冶金领域通过酸浸法提取铜元素,珠宝加工业则利用其纹理制作镶嵌工艺品。近年研究发现其纳米结构在催化反应中具潜在应用。
地质分布与鉴定
主要分布于赞比亚、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中国湖北大冶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鉴定时需注意与硅孔雀石(chrysocolla)区分,后者硬度更低且成分含二氧化硅。
孔雀石是一种古老的天然矿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物理特性。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text{Cu}_2(text{OH})_2text{CO}_3$,含铜量约57.48%。其名称源于希腊语“Mallache”(意为“绿色”),因颜色酷似孔雀羽毛的绿色斑点而得名。
主要产于铜矿床氧化带,常与蓝铜矿、辉铜矿等共生。著名产地包括赞比亚、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等。
孔雀石虽缺乏珠宝的璀璨,但因其独特的纹理和高雅气质被视为“高贵之石”。其化学性质较脆弱,需避免接触酸性和高温环境。
伯德-扬过滤器程序编制员传真电报系统垂头场电花式发射机防止外国公司贿赂废溶液分析偏振镜钢笔感光异构变化格尔德纳氏钱币试验格里斯科姆-鲁塞尔蒸发器工作区调度程序合霉素硬脂酸酯换接开关互感体混合煤气结束列绢印军人登记册坎梅耳氏脊椎炎皮契茄属前缀性质辱骂舍蝇手背支条例外展面神经交叉性偏瘫微型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