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英文解释翻译、长征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long march
相关词条:
1.LongMarch
例句:
- 红军长征时走了二万五千里。
The Red Army covered25000 li on the Long March.
- 长征中,我们的红军战士成功地涉过了沼泽地。
In the long March, our Red Army sol***rs succeeded in wading through the marshland.
- 在这张地图上长征路线是用红线标示出来的。
The route of the Long March is lined out in red on the map.
分词翻译:
长的英语翻译:
grow; length; lengthily; long; older
【计】 long
【医】 dolicho-; L.; length; macro-; makro-
征的英语翻译:
ask for; go on a campaign; go on a journey; levy; sign
【医】 sign; signe; signum
专业解析
长征(Long March)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进行的战略转移行动,具有军事、政治与文化多重含义。根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定义,长征是红军为突破国民党军队围剿、保存革命力量而实施的战略性行军,总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2,500公里),跨越中国11个省份。
在汉英词典中,“长征”常被译为“Long March”,包含以下三层核心释义:
- 历史事件: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历时两年完成的大规模转移,涉及四路红军部队的战略协同。这一事件被《中国共产党简史》列为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关键转折点。
- 精神象征:代表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如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描述的“红军不怕远征难”,该表述被《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列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
- 延伸含义:现代汉语中常隐喻长期艰苦的奋斗历程,例如“科技长征”“扶贫长征”等用法,体现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长征”的比喻性解释。
从语言学视角看,《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将“Long March”注释为“a pivotal military retreat dur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强调其在历史叙事中的双重性(撤退与战略胜利)。这一译法被国际汉学界广泛采纳,如剑桥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长征”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学表达综合理解:
一、词语本义
-
长途征伐或远行
源自古代汉语,指将士远途出征或长途旅行。如唐代王昌龄诗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元代耶律铸《磨剑行》中“故国江山梦里行,不期今日果长征”。
-
象征意义
泛指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或长期奋斗,如陈毅诗句“举酒祝长征”。
二、特指历史事件:红军长征
定义
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转移,以摆脱国民党围剿并北上抗日。
核心信息
-
背景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转移。
- 民族危机加剧,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主张。
-
关键数据
-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 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
- 途经省份:14个,包括江西、贵州、四川、甘肃等。
- 战斗:380余次,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
-
重要节点
- 血战湘江:红军从8.6万人锐减至3万人。
- 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扭转战略被动。
- 会师标志: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
历史意义
- 被称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毛泽东评价)。
- 为抗日战争和革命胜利保存了骨干力量。
三、文学引用
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概括了长征精神,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以艺术手法展现行军艰险。
如需进一步了解细节(如具体战役、会议内容),可参考权威历史资料或百科条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白化滤波器半序集编辑功能变色反应财政委员层孔菌素大戟树胶点焊丁基橡胶顶让对称三十一酮反偶氮化合物根支公共政策工作区逼近甲苯加方式加-托二氏定律凝结水升压泵鞘磷脂酸清加嚅砂皂食糜的实元值实质性气肿私营企业酸式化合物替换零件腕套违反法定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