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rsphenamine milk
【化】 arsine
【医】 arsenide hydrogen; arseniuretted hydrogen; arsine; hemolytic gas
every; ordinary; the earth
natrium; sodium
【医】 Na; natrium; natrum; sodii; sodio-; sodium
bright; clear; clear-sighted; honest; immediately following in time
understand
【医】 phanero-
breast; breed; milk
【化】 milk
【医】 galact-; galacta-; galacto-; lac; lact-; lacto-; milk
胂凡钠明乳(Shēn Fán Nà Míng Rǔ)是早期抗梅毒药物“胂凡纳明”(Arsphenamine)的一种乳剂剂型,其名称和含义可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如下:
胂(Shēn)
指含砷(Arsenic)的有机化合物。源于“砷凡纳明”(Arsphenamine)中“砷”的化学属性,体现其以砷为核心成分的特性。
来源:《化学命名原则》(科学出版社)
凡纳明(Fán Nà Míng)
音译自英文“Phenamine”(后演变为Arsphenamine),为药物通用名部分。“凡纳明”是早期音译习惯,现多称“胂凡纳明”。
来源:《药名词汇》(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乳(Rǔ)
指“乳剂”(Emulsion),即药物以乳化形式制成的水包油或油包液体制剂,便于注射或外用。
来源:《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胂凡纳明(Arsphenamine)是首个合成有机砷化合物(1910年保罗·埃尔利希研发),用于治疗梅毒螺旋体感染。“乳”指其乳剂剂型,可能用于改善溶解性或减轻注射刺激性。
来源:
“魔弹”先驱:
胂凡纳明被誉为首个靶向抗菌药(“魔弹”),开创化学疗法先河,为现代抗生素研发奠定基础。
来源:诺贝尔奖官网(Paul Ehrlich生平介绍)
剂型改良:
乳剂可能用于提升药物稳定性或降低毒性(砷化合物易氧化变质),但因其严重副作用(神经毒性、肝损伤),后被青霉素取代。
来源:《药理学史》(History of Pharmacology)
《有机砷化合物命名规范》(IUPAC, 1979)
《The History of Arsphenamine》(Journal of Medical Biography, 2004)
《20世纪初注射剂工艺发展》(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1990)
注:因胂凡纳明已淘汰百年,现代权威资料较少,建议结合医学史文献进一步验证。
“胂凡钠明乳”是一种含砷的抗菌药物制剂,其名称和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词源与成分
历史背景
该药物由德国科学家保罗·艾立希团队于1908年研发,是第606个被测试的化合物,故又称“606”()。作为首个治疗梅毒的有机砷药物,它替代了当时毒性较大的汞制剂,成为医学史上的重要突破。
制剂形式
“乳”指其剂型为乳剂(英文“milk”),可能通过乳化技术将难溶的胂凡钠明转化为更易保存或使用的液态形式()。后续改进版本“新胂凡钠明(914)”溶解性更优,降低了使用难度()。
作用与局限性
胂凡钠明对梅毒螺旋体有特效,但因含砷存在毒性风险,需严格控制剂量。20世纪40年代后逐渐被青霉素取代,退出主流医疗。
名称关联
“胂凡钠明乳”是早期抗梅毒砷制剂的乳剂形式,名称反映了其化学成分、研发历史及剂型特点。
报告文本变换故障标购传递关系存款存根大盗动物皮成性术返工芳香醋废人分光仪付现成本工资制度骨盆扭转红榜环路传输帧可证明为正确的控制代码眶骨膜炎米曲霉扑热息痛前庭裂汽化计日食软件检验入门的填充精馏塔停延时间外层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