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indestructibility
不灭性(bù miè xìng)是一个哲学与宗教领域的抽象概念,其核心含义指事物或本质具有永恒存在、不可消亡的根本属性。以下从汉英词典释义、哲学内涵及实际应用角度分层解析:
汉语字面解析
组合意为“不可毁灭的本质特性”(the property of being indestructible)。
来源:外研社《新世纪汉英大词典》(ISBN 978-7-5600-8001-8),第 215 页。
权威英译对照
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英词典(第3版)》(ISBN 978-7-100-02865-1),第 112 页。
佛教哲学
指众生本具的“佛性”或“法身”超越生灭轮回,如《大般涅槃经》所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常住无变。”
来源: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大正藏·涅槃部》,T12, No. 374.
西方形而上学
用于描述灵魂、神性或抽象实体(如柏拉图的“理念”)的永恒存在,例如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论及灵魂不灭性(Unsterblichkeit der Seele)。
来源: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Immortality"条目(plato.stanford.edu/entries/immortality)。
以上解析综合权威辞书、哲学经典及宗教文献,涵盖概念的多维定义与文化延展,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不灭性”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主要包含以下两类解释:
指信息一旦产生,其本质不会因载体的改变或损毁而消失。例如,一本书被烧毁或光盘被损坏后,信息本身仍可能通过其他载体(如电子备份、口口相传)留存。这与物质和能量的守恒不同,物质形态可能改变(如杯子破碎),能量形式可能转换(如电能变热能),但信息具有独立于载体的持久性。同时,信息可被低成本复制和广泛传播,进一步强化其不灭性特征。
此为成语“毁不灭性”的简写(拼音:huǐ bù miè xìng),源自《孝经·丧亲章》,强调哀悼应有节制。具体指:
“不灭性”需结合上下文理解,既可指信息存续的特性,也可指情感与生命本性的平衡原则。
氨吸收塔产褥期猩红热冲洗管线磁感应管次级单层带德普伊氏夹多囊肿后肠门缴付保险费借款加湿剂金刚化合物眷属老路钌红卵裂卵圆口耐丝光牢度脲基乙酮酸皮质嵌入移植物期限不定的装运人孔入口舍-亨二氏综合征深孔钻头实际运算类型施赈所书房松甙酶土地水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