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remedial measure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补救措施”指为纠正错误、弥补损失或解决问题而采取的具体行动或方法。其核心含义与英文中的"remedial measures" 或"remedy" 相对应,强调对已发生的不利情况进行修正。以下是详细解析:
中文核心含义
“补救”指对已出现的过失、缺陷或损害进行修正;“措施”指具体的方法或步骤。合并意为“针对问题采取的纠正性手段”。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补救”的定义为“采取行动矫正差错,扭转不利局面”。
英文直译与扩展
例:The company took remedial measures to address the data breach.
来源:Black's Law Dictionary 将 "remedy" 定义为“法律赋予的权利执行或侵权行为补偿方式”。
法律领域
指通过赔偿、修复或协商弥补违约或侵权损失,英文常用"legal remedies",包括:
来源:Cornell Law School 定义 "remedy" 为“法院授予的救济形式”。
商业与合同
针对合同违约的补救,如重交货、降价或解约,对应"contractual remedies"。
例:The buyer sought remedies for defective goods under the sale agreement.
技术与管理
指纠错流程(如软件补丁、产品召回),英文多用"corrective actions"(ISO标准术语)。
定义“补救措施”(Remedy)为:“为实现权利、阻止错误或补偿损失而采取的法律手段。”
将 "remedy" 解释为:“解决问题或改善困境的方法”。
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明确违约方的“补救权利”(Right to Remedies)。
补救针对已发生问题(事后),预防侧重避免问题(事前)。
补救旨在恢复原状(如赔偿),惩罚则含制裁性质(如罚款)。
“补救措施”在汉英对照中需根据场景选择对应术语,其核心是“纠错与补偿” ,需结合法律、商业等具体语境精准翻译。
补救措施是法律和日常用语中常见的概念,其核心含义是“通过行动纠正错误或弥补损失”。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具体解释可分为以下两个维度:
一、法律领域(违约责任形式) 在合同法中,补救措施指债务人通过矫正合同履行缺陷来实现合同目的的行为。其特点包括:
二、日常应用(通用概念) 广义上指对不利情况采取弥补或挽救行动,常见于:
示例说明
法律场景:某企业交付的机械设备存在故障,通过免费维修实现合同义务(修理即补救措施)。
日常场景:项目进度延误时,通过增加人力或优化流程追赶进度。
注:法律定义主要参考《民法典》相关条款,通用概念综合多领域实践。
部门管理人员程序控制图次之意碘化甲腺球蛋白丁基膦酸二丁酯萃取分离镧系-锕系元素过程多尔曼氏试验多线染色体给薪解雇个人总入息估税固定开睑器固定式倾料器过氧桥黑毛果黄区黄疽性大肠杆菌结带块式石墨冷却换热器联合性自动控制零下毛外癣菌蒙德收回废硫法内侧踝扭转应力拍卖时勾结用廉价买得配对函数氰亚铂酸镁热解气相色谱法贪特定的单独实体外补偿化合物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