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remedial measure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補救措施”指為糾正錯誤、彌補損失或解決問題而采取的具體行動或方法。其核心含義與英文中的"remedial measures" 或"remedy" 相對應,強調對已發生的不利情況進行修正。以下是詳細解析:
中文核心含義
“補救”指對已出現的過失、缺陷或損害進行修正;“措施”指具體的方法或步驟。合并意為“針對問題采取的糾正性手段”。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補救”的定義為“采取行動矯正差錯,扭轉不利局面”。
英文直譯與擴展
例:The company took remedial measures to address the data breach.
來源:Black's Law Dictionary 将 "remedy" 定義為“法律賦予的權利執行或侵權行為補償方式”。
法律領域
指通過賠償、修複或協商彌補違約或侵權損失,英文常用"legal remedies",包括:
來源:Cornell Law School 定義 "remedy" 為“法院授予的救濟形式”。
商業與合同
針對合同違約的補救,如重交貨、降價或解約,對應"contractual remedies"。
例:The buyer sought remedies for defective goods under the sale agreement.
技術與管理
指糾錯流程(如軟件補丁、産品召回),英文多用"corrective actions"(ISO标準術語)。
定義“補救措施”(Remedy)為:“為實現權利、阻止錯誤或補償損失而采取的法律手段。”
将 "remedy" 解釋為:“解決問題或改善困境的方法”。
在《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明确違約方的“補救權利”(Right to Remedies)。
補救針對已發生問題(事後),預防側重避免問題(事前)。
補救旨在恢複原狀(如賠償),懲罰則含制裁性質(如罰款)。
“補救措施”在漢英對照中需根據場景選擇對應術語,其核心是“糾錯與補償” ,需結合法律、商業等具體語境精準翻譯。
補救措施是法律和日常用語中常見的概念,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行動糾正錯誤或彌補損失”。根據應用場景不同,具體解釋可分為以下兩個維度:
一、法律領域(違約責任形式) 在合同法中,補救措施指債務人通過矯正合同履行缺陷來實現合同目的的行為。其特點包括:
二、日常應用(通用概念) 廣義上指對不利情況采取彌補或挽救行動,常見于:
示例說明
法律場景:某企業交付的機械設備存在故障,通過免費維修實現合同義務(修理即補救措施)。
日常場景:項目進度延誤時,通過增加人力或優化流程追趕進度。
注:法律定義主要參考《民法典》相關條款,通用概念綜合多領域實踐。
布耳查詢觸覺小珠磁墨水字符識别帶轉換機構彈性粘蛋白等值微分輸入電容讀出繞組法律行為的成立法律上的争論點放射性分級操作系統福-莫二氏膿胸療法公司投資回波描記術解剖成份金毛菌素快速翻譯利什曼氏法萌芽的全功率日光熱色素性内障篩蝶縫砂心硬度試任職員視網膜的輸送量特賴托耳凸緣聯結器微量比重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