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positive misprision
break into; invade and occupy; misappropriate; seize; steal; trench on
usurp on
【法】 arrogate; arrogation; convert; encroach; encroachment; malappropriate
malappropriation; misappropriate; misappropriation
public money
【经】 public funds; public money
“侵占公款”在汉英法律术语对照中对应“embezzlement of public funds”,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将单位或国家委托管理的公共资金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2条,该行为构成贪污罪,具体包含三个要件:主体须为国家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管理公共财物人员;客观存在利用职务便利侵吞、窃取或骗取公共资金的行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将“embezzlement”定义为“受委托管理财产者,以欺诈手段挪用其受托保管的财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17条特别指出,公职人员挪用公款属于腐败犯罪,要求缔约国建立刑事定罪制度。
该术语的核心特征在于“职务关联性”和“公共属性”,既区别于普通盗窃罪的主体限制,也不同于民事侵权中的财产纠纷。中国裁判文书网2023年度报告显示,在职务犯罪案件中,侵占公款类案件占比达37%,常见于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
侵占公款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该行为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以下是详细解释:
行为特征
行为人需具备“利用职务便利”的条件,即通过自身职务权限或地位,将本单位财物(包括动产、不动产)非法转为个人所有。
例如:公司财务人员篡改账目转移资金,或管理人员侵吞公司资产。
犯罪主体
《刑法》第271条
立案标准
根据司法解释,累计侵占金额达到5000元以上即可追究刑事责任。
若行为人是国家工作人员(如国有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则可能构成贪污罪,适用《刑法》第382-383条,量刑更重。
如需更具体的案例分析或法律条文,可参考《刑法》第271条及相关司法解释。
挨靠暗点巴比伦变节分子财政赤字串接链路丁巴比妥反对易关系非周期相关性关系盖伯勒氏法更生工具支持器汉克氏三角间接出口截短菌素结束误差介质吸数常数决断的连二硫酸钾连接区流浪人平台运输器情报处倾斜手术台十三碳一烯二酸双监察拴锁带水疱浆液土地信托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