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lectrophile; electrophilic reagent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亲电体"(electrophile)是有机化学中的核心概念,指在化学反应中倾向于接受电子对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其英文对应词为 "electrophile",源自希腊语 "philos"(喜爱)与 "electron",字面意为"电子喜爱者"。以下从定义、特征与实例进行解释:
亲电体是缺电子物种,在反应中作为电子对受体(Lewis acid)。其关键特征包括:
类型 | 汉语名称 | 英文名称 | 化学式示例 |
---|---|---|---|
正离子型 | 氢离子 | Hydrogen ion | H⁺ |
硝鎓离子 | Nitronium ion | NO₂⁺ | |
极性分子缺电子端 | 溴分子 | Bromine molecule | Br₂(δ⁺端) |
羰基碳 | Carbonyl carbon | R-C=O⁺(部分正电) | |
Lewis酸 | 三氯化铝 | Aluminum chloride | AlCl₃ |
反应示例(苯的亲电取代): $$ce{C6H6 + NO2+ ->[text{H2SO4}] C6H5NO2 + H+}$$ 硝鎓离子(NO₂⁺)进攻苯环,体现亲电体特性。
亲电体(Electrophile)与亲核体(Nucleophile)构成反应中的互补关系:
定义亲电体为"在反应中接受电子对的试剂"(IUPAC Gold Book: Electrophile)。
强调亲电体通过吸引电子参与反应(ISBN 978-0-19-920463-2)。
规范"亲电体"为缺电子反应物的标准译名(参考《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通过上述汉英对照与反应机制解析,可明确"亲电体"作为电子受体的化学本质,其定义与分类在双语学术文献中具有一致性。
亲电体(Electrophile)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和特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释:
亲电体又称亲电试剂,指在化学反应中倾向于接受电子对的原子或分子。它们对富含电子的亲核试剂(如带有孤对电子的分子)具有亲和性,通过吸引电子完成化学键的形成。例如,$text{H}^+$、$text{AlCl}_3$等均为常见亲电体。
根据路易斯酸碱理论,亲电体属于路易斯酸,能够接受电子对(例如$text{FeBr}_3$在苯的溴化反应中作为催化剂,通过接受电子活化反应物)。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反应实例或应用场景,可参考有机化学教材中的“亲电反应”章节。
白腹的半螺母标记符号大豆磷脂电视游戏短路输出导纳多形哈佛希耳菌符号间隔毫微秒脉冲发生器核磁共振谱术红杆菌属红细胞破碎的霍夫曼规则稷鉴定证人的鉴定报告脊髓侧索硬化历史记录轮面煤之剥蚀跑合速度羟基豆蔻酸前门迁移移植片齐期气蚀余量社会控制双焦点镜片双躯钛酸锂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