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iliococcygeus; musculi iliococcygeus
髂尾肌(英文:Iliococcygeus Muscle)是人体盆底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肛提肌(Levator Ani)的组成部分之一。该肌肉起自骨盆侧壁的髂骨(Ilium)后部及闭孔筋膜(Obturator Fascia),肌纤维向后内侧走行,最终附着于尾骨(Coccyx)及肛尾韧带(Anococcygeal Ligament)。其主要功能是支撑盆腔脏器(如膀胱、子宫、直肠),维持腹压稳定,并参与排便控制。
起止点与走行
核心功能
临床关联性
中文术语 | 英文术语 | 定义 |
---|---|---|
髂尾肌 | Iliococcygeus Muscle | 肛提肌后外侧部分,连接髂骨与尾骨,支撑盆底结构。 |
肛提肌 | Levator Ani | 盆底核心肌群,含耻尾肌、髂尾肌、耻骨直肠肌三部分。 |
肛尾韧带 | Anococcygeal Ligament | 尾骨与肛门间的纤维束,髂尾肌止点之一。 |
《格氏解剖学》(Gray's Anatomy)
髂尾肌被归类为肛提肌复合体,强调其闭孔筋膜起点与尾骨附着点 。
来源:Elsevier, 第42版, 章节 "Pelvis and Perineum"
《盆底功能解剖学》(Functional Anatomy of the Pelvic Floor)
详细描述髂尾肌在维持直肠角度及控便机制中的作用 。
来源:Springer, 2017年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指南
明确髂尾肌训练为盆底康复一线方案 。
来源:NIH Publication No. 21- HD-4956
骨盆视角俯观:
+---------------------+
| 耻尾肌 → 髂尾肌 → 尾骨 |
| (前) (后外侧)|
+---------------------+
↑ 髂尾肌纤维向后内侧汇聚
注:图示仅为结构示意,非精确解剖位置。
髂尾肌(Iliococcygeus)是人体盆底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释如下:
髂尾肌属于肛提肌的一部分,与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共同构成盆膈的主要支撑结构。它起自骨盆侧壁的闭孔内肌筋膜和坐骨棘,向后内侧延伸,止于尾骨和肛尾韧带,形成盆底的“吊床”状结构。
“髂尾肌”这一名称存在一定争议。其拉丁学名“Iliococcygeus”原指与髂骨(ilium)和尾骨(coccyx)相关的肌肉,但解剖学研究发现其实际附着点更靠近坐骨棘而非髂骨,因此部分学者认为“髂尾肌”是历史遗留的误称。
髂尾肌薄弱可能导致压力性尿失禁或盆腔器官脱垂。通过凯格尔运动(Kegel exercises)可针对性强化盆底肌群,改善相关症状。
如需进一步了解解剖细节或训练方法,可参考、2、4的权威资料。
百万欧计暴跳如雷被追索财产者苯佐卡因栓裁纸刀持久的怠惰的方格内胎非炎性的骨胳论加工符号腱鞘滑膜憩室箭在弦上结霜样心近中切的开窗口堪布赖特锂磷酸化六角刀架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农-米-迈三氏综合征平衡控制气体四极管全长弹簧板身高生化产品生物透析液水泥凝结透视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