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sanction of marriage
"批准结婚"在汉英对照语境中定义为:经法定程序审核后,由民政部门对符合婚姻登记条件的申请人发放结婚证书的行政行为。该行为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46-1054条规范,要求双方达到法定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自愿缔结婚姻且不存在禁止结婚的血缘关系。
婚姻登记机关依据《婚姻登记条例》(国务院令第387号)实施审查,重点核实三要素:①双方身份真实性(需提供户口簿、身份证)②婚姻自主意愿(现场签署声明书)③无法律禁止情形(如重婚、近亲婚配)。经审查合格后颁发的结婚证自登记之日起确立法律关系,具有民事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主要法律依据包括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以及民政部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涉外婚姻另需遵守《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的特殊程序要求。
“批准结婚”是指符合法定条件的男女双方,在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交申请后,经相关机构依法审核并通过,从而获得合法夫妻身份的过程。以下是具体解释:
法律程序的核心
根据中国《民法典》规定,结婚需满足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婚龄(男22岁,女20岁)、无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或疾病等条件。婚姻登记机关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认符合条件后予以登记并颁发结婚证。
“批准”的体现
这一过程体现了“批准”的含义:登记机关通过审核材料(如身份证、户口本、无配偶声明等),确认婚姻关系的合法性,相当于对婚姻成立的官方认可。
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与“事实婚姻”的区别:未办理登记的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而“批准结婚”强调程序的合法性。
与“结婚仪式”的区别:民间婚礼不具备法律效力,登记才是关键步骤。
历史与现状
古代婚姻多由家族或媒妁主导(如提到《公羊传》中鲁国与吴国联姻的记载),而现代婚姻制度以法律为基础,强调个人意愿与平等。
阿龙氏试验氨基酸氧化酶半辈子保证调换测试件超滤机促贤皮素电子空网设备抵押证明书独蒜兰属分布性负信息序列甘丙氨菌素固定读写头磁盘红藻类降下价值论可变动的进口税徵收额馈灵活机器人面谈命令者平民制定的法律森林地色相图上推存储器闪铄计数绍丁氏螺旋体属施提林氏缝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