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limit of fatigue
疲劳限度(Fatigue Limit)在工程材料学中指材料在循环应力作用下能够承受无限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断裂的临界应力值。该概念在金属材料领域尤为重要,是机械设计和零部件寿命评估的关键参数。
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
核心定义
中文称"疲劳限度",英文对应"Fatigue Limit"或"Endurance Limit"。根据《ASM材料学术语词典》,其标准定义为:材料在指定循环次数(通常取10⁷次)下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交变应力值(ASM Materials Glossary。
物理特性
该指标反映材料抵抗循环载荷的能力,与静态强度无直接线性关系。例如SAE 4340合金钢的疲劳限度约为其抗拉强度的50%,而铸铁则可能高达70%(《金属疲劳原理》,Springer。
工程应用
在航空发动机叶片、铁路轨道等承受周期性载荷的部件设计中,工程师需通过旋转弯曲试验(ASTM E466标准)精确测定材料的疲劳限度,作为安全寿命设计的基准参数(ASTM International。
影响因素
材料表面光洁度、温度环境及应力集中系数会显著改变疲劳限度值。实验数据显示,表面抛光可使低碳钢的疲劳限度提升15-2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疲劳限度”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主要分为材料科学和生理学两个层面的解释:
定义
疲劳限度指材料在无限多次应力循环后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值,也称为持久极限。例如钢材的疲劳极限通常通过实验测定,当应力低于该值时,材料可承受无限次循环载荷(如10⁷次以上)而不断裂。
测定方法
需通过光滑试样在专用疲劳试验机上进行测试,实际中常以指定循环基数(如10⁷次)对应的中值疲劳强度(50%存活率)作为标准。
影响因素
包括材料性质(如金属类型)、应力循环特征(如拉伸或弯曲)、环境条件(如温度、腐蚀)等。
指人体在体力或脑力活动后,因能量消耗、代谢物积累导致机能下降的临界状态。表现为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超过此限度可能引发疾病。但该定义多用于日常描述,缺乏统一量化标准,且相关网页权威性较低。
如需进一步了解材料疲劳测试方法,可参考、5、8的学术定义;关于人体疲劳的机制,建议查阅医学领域权威资料。
苯硝胺波常数存折保管证大军单轴螺旋泵丁基氯醛地役权人父母与子女冠蚤亚科华氏寒暑表吉普车抗磨硬度亮红硫代硫酸钠明显暧昧不清的语言或文句农-米-迈三氏综合征培养酵母漂者锅皮匠强直的请求待处理灯劝告炔诺孕酮惹凯氏手指活动法肉眼观察特征上升角威风违抗韦-皮二氏现象卫生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