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盘状电泳英文解释翻译、盘状电泳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disc electrophoresis

分词翻译:

盘状的英语翻译:

【医】 disco-

电泳的英语翻译:

electrophoresis
【化】 electrophoresis; ionophoresis
【医】 electrophoresis

专业解析

盘状电泳(Disc Electrophoresis),又称圆盘电泳(Disc Electrophoresis)或不连续电泳(Discontinuous Electrophoresis),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分析技术。其核心在于利用不连续的缓冲系统、pH梯度及凝胶孔径,使样品在电场中形成极窄的起始区带,从而实现高分辨率分离。

一、术语解析与原理

  1. 术语构成

    • 盘状 (Disc):指电泳过程中样品在凝胶管中形成的圆盘状浓缩区带(Discoid Shape)。
    • 电泳 (Electrophoresis):基于带电粒子(如蛋白质)在电场中迁移速率差异的分离技术。

      英文全称:Disc Electrophoresis(缩写:Disc PAGE),其中"Disc"源自"discontinuous"(不连续),强调其缓冲系统的不连续性。

  2. 关键技术原理

    • 不连续系统:
      • 凝胶层:上层为大孔径浓缩胶(Stacking Gel,pH 6.8),下层为小孔径分离胶(Separating Gel,pH 8.9)。
      • 缓冲离子:采用Tris-HCl(凝胶缓冲液)与Tris-Glycine(电极缓冲液),形成pH和离子强度梯度。
    • 浓缩效应:样品进入浓缩胶时,低迁移率的Gly⁻离子形成尾随离子,高迁移率的Cl⁻离子作为前导离子,迫使蛋白质压缩成薄层盘状区带。
    • 分离机制:进入分离胶后,pH升高使Gly⁻迁移率增大,蛋白质按分子大小和电荷在均一电场中筛分分离。

二、应用与权威性

  1. 核心应用领域

    • 蛋白质纯度鉴定:可检测样品中微量杂质(灵敏度达1-0.1%),如酶制剂质检。
    • 分子量测定:通过标准蛋白迁移率计算未知蛋白分子量(误差±5%)。
    • 临床诊断:用于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变异体的分析。
  2. 技术优势

    • 分辨率:较连续电泳提高5-10倍,可区分迁移率相差1%的蛋白质。
    • 灵敏度:仅需1-100μg样品量。

三、权威参考文献

  1. 经典文献

    Davis, B.J. (1964). Disc Electrophoresis. Ann. N.Y. Acad. Sci., 121: 404-427. DOI:10.1111/j.1749-6632.1964.tb14213.x

    首次系统描述技术原理,被引超万次.

  2. 技术指南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Protocols. 链接

    权威机构标准化操作指南.

  3. 方法学专著

    Hames, B.D. (1990). Gel Electrophoresis of Proteins: A Practical Approa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详述盘状电泳的优化方案及故障排除.


四、技术局限性

注:当前主流已被SDS-PAGE替代,但盘状电泳仍是理解电泳基础理论的关键模型。

网络扩展解释

盘状电泳(Disc Electrophoresis)是一种基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技术,主要用于分离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其名称来源于分离后的区带呈圆盘状(disk-like)分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特点

  1. 基本概念
    盘状电泳属于不连续电泳系统,通过调节凝胶孔径、缓冲液pH及电场强度的不连续性,实现样品的高效分离。
  2. 核心特点
    • 高分辨率:结合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和浓缩效应,显著提升分离精度。
    • 支持介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可调整单体浓度,形成不同孔径的网状结构,适应不同分子量物质的分离。

二、工作原理

  1. 不连续系统
    • 浓缩效应:样品在浓缩胶中被压缩成薄层,提高检测灵敏度。
    • 分子筛效应:凝胶孔径选择性阻碍大分子移动,小分子迁移更快。
    • 电荷效应:带电分子在电场中按电荷密度差异迁移。
  2. 凝胶制备
    由丙烯酰胺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通过调节单体浓度控制孔径大小(如7.5%凝胶用于蛋白质分离)。

三、主要应用

  1. 临床诊断
    • 肾脏疾病鉴别:通过尿蛋白分子量分析区分肾小球病变(大中分子蛋白,如肾炎、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管损伤(低分子蛋白,如肾盂肾炎、重金属中毒)。
    • 多发性骨髓瘤检测:尿中异常小分子免疫球蛋白轻链的识别。
  2. 生物研究
    广泛用于蛋白质纯度分析、核酸片段分离等。

四、优势与局限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细节或临床案例,可参考、5、6等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保健组织备用现金颤搐传真发射典当商对合同区权益的重新组合复制装置国家职员划条化学活动肌精神的集体决定酒宴的机械送料聚质期卡勒韦氏试验考伊氏愈创木脂试验狂奔发作两分的马丁氏直肠窥器免责脑桥内的尿道唇上皮下层收获瞬象四价键万象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