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auerbruch's prosthesis
ask; cable; demand; dull; large rope; rope; search
【医】 band; cable; chord; chorda; chordae; chordo-; cord; funicle; funiculus
funis; leash
like so; you
cloth; fabric
【建】 cloth
rash; rude; stupid
conspicuous; grand; hertz
【化】 hertz
【医】 hertz
family name; surname
【医】 prosthesis; prothesis
索尔布鲁赫氏假体(Sauerbruch Prosthesis)是一种历史性的上肢假肢装置,由德国外科医生费迪南德·索尔布鲁赫(Ferdinand Sauerbruch)于20世纪初发明。其核心设计是通过利用残肢肌肉的收缩运动直接控制假肢动作,实现更自然的抓握功能。以下是术语的汉英对照及医学解释:
中文名称
索尔布鲁赫氏假体
指基于索尔布鲁赫肌肉动力学原理设计的早期功能性假肢,主要用于上肢截肢患者。
英文对照
Sauerbruch Prosthesis
以发明者命名(Sauerbruch + Prosthesis),强调其通过残肢肌肉收缩驱动机械结构的特性。
核心原理
假体通过外科手术将残肢肌肉与假肢的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当患者收缩特定肌肉时,联动装置(如缆线或杠杆)带动假肢手指开合,实现自主抓握 。
假肢技术史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档案库记载索尔布鲁赫假体为"20世纪功能性假肢发展的里程碑" 。
外科技术文献
《骨科手术学》详细描述其手术方法:在残肢肌肉末端植入皮质骨钮,通过腱索联动假肢关节 。
现代假肢发展
世界假肢与矫形器学会(ISPO)指出该技术因创伤性大已淘汰,但其力学思想仍影响仿生假肢设计 。
来源链接: ISPO Technical Report
术语成分 | 英文对应 | 功能说明 |
---|---|---|
索尔布鲁赫氏 | Sauerbruch's | 发明者姓氏所属格,标识技术归属 |
假体 | Prosthesis | 人工替代肢体装置 |
注:现代临床术语已统称为"肌电控制假肢"(Myoelectric Prosthesis),索尔布鲁赫氏假体属历史专有名词。
“索尔布鲁赫氏假体”是一个医学术语,其英语对应名称为Sauerbruch's prosthesis。该名称来源于德国外科医生恩斯特·费迪南德·索尔布鲁赫(Ernst Ferdinand Sauerbruch,1875-1951),他在胸外科和假肢领域有重要贡献。
术语构成
历史背景
索尔布鲁赫医生在一战期间开发了改进型假肢,尤其是针对上肢截肢患者的机械假肢。这类假体可能通过肌肉收缩驱动机械结构,提升功能性。
应用领域
假体可能用于:
由于搜索结果信息有限,建议通过医学文献或专业词典进一步查阅该术语的具体结构、适应症及演变。例如,索尔布鲁赫的假肢设计可能涉及气压控制技术,这在当时是创新性的。
比沙氏窝定点算术丁烷异构法读出调制解调器堵塞器发送文件清单酚磺肽腹式呼吸光重排硅肥粒铁滚齿机海绵铂黑松脂结帐日期绝尘的溃烂性痤疮苦乐参半的例行通令门把管脓性蜂窝织炎欧拉规则桥托启发能力热浪容许支持力设备目标程序十二酰石灰质梗塞书写子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