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子英文解释翻译、苍耳子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fructus xanthii
分词翻译:
苍耳的英语翻译:
【医】 Xanthium japonicum Willd
子的英语翻译:
【机】 leaven
专业解析
苍耳子(Cāng ěr zǐ)
一、中文释义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其形态呈纺锤形或卵圆形,表面黄棕色至黄绿色,密生钩刺,顶端有2枚粗喙状刺。传统中医认为其性味辛、苦、温,归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鼻窍、止痛的功效,常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等症。
二、英文对应词
- 植物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
- 英文通用名:Siberian Cocklebur Fruit(西伯利亚苍耳果实)
- 药用部位:Dried ripe fruit with involucre(干燥带总苞的成熟果实)
- 功效术语:
- Dispels wind and dampness(散风除湿)
- Unblocks the nasal passage(通鼻窍)
- Relieves pain(止痛)
三、药用价值与权威文献记载
- 《中国药典》(2020年版)明确收录苍耳子,指出其含苍耳苷、脂肪油、生物碱等成分,需炮制(炒黄)后使用以降低毒性。
- 《中华本草》记载其归肺经,主治鼻渊涕浊,并强调“内服宜慎,过量易致中毒”。
- 现代药理研究(如《中草药》期刊)表明苍耳子提取物具有抗炎、抗菌及免疫调节作用,但需严格控制剂量。
四、注意事项
苍耳子含毒性成分(如苍术苷),过量服用可导致肝肾功能损伤。临床使用需遵循医师指导,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权威参考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
- 《中草药》期刊:苍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DOI:10.7501/j.issn.0253-2670.2018.12.001)
网络扩展解释
苍耳子是菊科植物苍耳(学名:Xanthium sibiricum)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为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来源与别名
- 植物来源: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耳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后除去杂质入药。
- 别名:老苍子、牛虱子、胡苍子、棉螳螂、痴头芒等,因形态和地域不同而有多种称呼。
形态特征
- 外观: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厘米,表面黄棕色至黄绿色,密布钩刺,顶端有2枚粗刺,基部有果梗痕。
- 内部结构:横切面可见纵隔膜分隔为2室,各含1枚瘦果;种子具油性,味微苦。
性味归经与功效
- 性味:辛、苦,温;有毒。
- 归经:主归肺经,部分文献提及归肝经。
- 功效:
- 散风寒:用于风寒头痛、感冒鼻塞。
- 通鼻窍:主治鼻渊(鼻窦炎)导致的流涕、鼻塞。
- 祛风湿:缓解风湿痹痛、关节拘挛。
- 止痒:治疗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临床应用
- 常见配伍:常与辛夷、白芷等配伍治疗鼻渊(如苍耳子散)。
- 现代应用:用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风湿性关节炎及皮肤疾病。
- 用法用量:煎服3-9克,需炮制(炒黄去刺)以降低毒性。
毒性及注意事项
- 毒性成分:主要为苍术苷等,过量可致恶心、呕吐、肝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 安全用量:日服不超过10克,且需严格遵循炮制规范。
- 禁忌:血虚头痛、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历史与文化
- 典籍记载: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称“枲耳实”;唐代《千金方》定名“苍耳子”,沿用至今。
- 名称由来:因果实干燥后呈苍褐色,且表面多刺如耳钩而得名。
苍耳子作为一味兼具疗效与毒性的药材,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其通鼻窍、祛风湿的功效显著,但须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误服或过量引发中毒。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暗藏的半双工转发器霸权蓖麻硷菜末蝽肠扭传产品组合决策初始命令串磁铁矿代码接收独立转储软盘汉字发生器缓急缓起两面可能性里丁杆菌留下模拟乘法器女保护人千米热载体贮罐入场券赛耳特斯矿水闪光性角膜结膜炎神仙水槽征体密度同种免疫外侨的法律地位微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