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转炉法英文解释翻译、酸性转炉法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acid converter process
分词翻译:
酸的英语翻译:
acerbity; ache; acid; grieved; pedantic; sour; tartness
【化】 acid
【医】 acidum
转炉法的英语翻译:
【机】 converter process
专业解析
酸性转炉法(Acid Bessemer Process),又称贝塞麦法(Bessemer Process),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炼钢工艺,其核心特征在于使用酸性炉衬(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的转炉,通过向熔融生铁中吹入空气进行脱碳和精炼。以下是详细解释:
1.工艺原理
- 酸性环境:转炉内衬采用硅质耐火材料(如石英砂),冶炼过程中形成酸性炉渣(主要成分为硅酸铁、硅酸锰)。这种环境无法有效去除生铁中的磷和硫。
- 吹氧脱碳:将空气从炉底吹入熔融铁水,氧气与铁水中的碳、硅、锰等元素反应。碳被氧化为一氧化碳气体逸出,硅、锰则进入炉渣,从而实现降碳和杂质去除。
- 快速冶炼:全程耗时约20分钟,生产效率显著高于早期炼钢法。
2.核心特点
- 原料限制:要求使用低磷、低硫生铁(磷含量通常需低于0.05%),因酸性炉渣无法脱磷。
- 产物特性:钢中氮含量较高(因空气吹炼),可能导致钢材脆性增加。
- 历史地位:由亨利·贝塞麦(Henry Bessemer)于1856年发明,是首个大规模工业化炼钢技术,推动了钢铁时代的来临。
3.汉英术语对照
- 酸性转炉法:Acid Bessemer Process
- 贝塞麦转炉:Bessemer Converter
- 酸性炉衬:Acid Lining
- 底吹空气:Bottom-blown Air
4.局限性及替代技术
因无法处理高磷铁矿且钢质含氮量高,20世纪中期逐渐被碱性氧气转炉法(Basic Oxygen Furnace, BOF)取代。后者采用碱性炉衬(镁砂、白云石),可高效脱磷脱硫。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酸性转炉法是一种通过吹入空气氧化铁水中杂质元素的炼钢技术,其核心原理和特点如下:
1. 定义与历史背景
又称贝赛麦法(Bessemer process),由英国人亨利·贝塞麦于1855年发明,是最早实现液态钢大规模生产的转炉炼钢法。其名称源于使用酸性耐火材料(硅质)作为炉衬。
2. 工艺原理
- 将空气从炉底吹入铁水,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碳、硅、锰等杂质,反应释放的热量维持熔池温度(约1600℃),无需外部热源。
- 化学反应式示例:
$$text{C} + text{O}_2 rightarrow text{CO}_2↑ + text{热量}$$
$$text{Si} + text{O}_2 rightarrow text{SiO}_2 + text{热量}$$
3. 核心特点
- 原料限制:仅适用于低磷、低硫生铁,因酸性炉衬无法有效去除磷硫杂质。
- 效率优势:单炉生产周期短(约20分钟),适合大规模连续作业。
- 设备特征:转炉可360度旋转,便于加料、出钢和排渣。
4. 应用现状
由于对铁水成分要求苛刻且环保性较差,20世纪中期逐渐被碱性氧气顶吹转炉取代。目前仅用于特殊钢种或小规模冶炼,而现代主流炼钢法可处理含磷量更高的原料。
参考来源扩展:该方法与碱性转炉法的对比可参考的耐火材料分类说明,具体工业应用案例可查看提到的历史发展脉络。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埃森沙门氏菌百里仿报价平稳巴特沃斯标引传送管存放时间胆汁青氘键电位滴定法法律的命令说反要求光致裂变黄金份额甲膦加速真空箱季度工资经公证的文件肯-希二氏束连接顺序鲁森盐露湿的牛顿液体腔洞灌洗法情义全面委托溶白喉菌素塞尔氏腺水包油型乳液穗花薄荷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