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ttle down and get on with one's pursuit
“安身立命”作为汉语成语,其核心内涵包含物质生存与精神追求的双重维度。从汉英词典释义角度分析,《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对应英文翻译为“secure a livelihood and establish a spiritual foundation”(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表述精准把握了“安身”与“立命”的辩证关系:前者指向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后者强调人生价值体系的建构。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安身”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以安社稷”,原指身体的安全居所,后引申为物质生活保障;“立命”则源自《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体现儒家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10)。这种二元结构在《牛津汉英词典》中被解构为“to settle down and establish one's life purpose”(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3rd ed.),突显立足现实与追寻意义的统一性。
现代语义演化中,该成语被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用成语词典》列为B级文化负载词,强调其承载的中国传统生存智慧——既要求个体通过劳动创造生存条件,又主张在道德实践中实现生命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这种文化特质在跨文化交际中常需辅以语境说明,例如国际汉学领域多采用“establishing physical existence and spiritual anchorage”的译法(《汉学关键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安身立命”是一个汉语成语,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背景
最早见于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书中记载僧人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答:“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明代《水浒传》第二回也用此词形容镇守边庭的安定生活。
用法与示例
近义词与反义词
深层文化意义
在中华文化中,它不仅是生活状态的描述,更蕴含“身命双修”的哲学观:安身为物质基础,立命为精神升华,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提示:若需完整出处或更多例句,可参考《景德传灯录》《水浒传》等文献。
点火感应线圈多价返回码寄存器分离意识的覆盖氧化铁光化吸收律固有加速度后成鼻腔黄杨属活页簿记机甲痛卡红明矾染液口腔菌丛疗零香草流输入罗姆伯格氏姿势颅中窝吕托氏体迈阿密沙门氏菌尿囊酸破铜钱属清水泵日计表三角形的试生产费用速率控制步骤钛氧基痛经性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