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quantity standards
amount; magnitude; quantity; scalar
【计】 quantity
【医】 quantity
【经】 quantity
criteria; level; mark; measure; normal; par; rule; standard; criterion
【计】 etalon; normal; STD
【化】 standards
【医】 norm; normo-; rubric; standard
【经】 denominator; norm; standard
在汉英词典语境中,“数量标准”对应的英文术语为“quantitative standard”或“quantitative criteria”,指通过可计量的数值、比例或范围来界定事物合格性、规范性的客观依据。该概念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生产制造和科研领域,例如制造业中零件尺寸公差、环境监测中污染物浓度阈值等。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数量标准的制定需满足三个核心要素:可测量性(通过仪器或统计方法验证)、可重复性(不同条件下结果一致性)和适用性(符合具体场景需求)。例如ISO 9001:2015标准中提到的“过程绩效指标”即属于数量标准的应用范畴。来源: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与“质量标准”(quality standard)相比,数量标准更侧重客观数据的刚性约束,而前者包含主观评价因素。例如在食品行业,营养成分表属于数量标准,而口感评价则属于质量标准范畴。这种区分在《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中有明确表述。来源: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量标准”是管理学或生产控制中的专业术语,主要应用于成本核算和生产效率评估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定义
数量标准指在特定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消耗的资源量。这里的“资源”可以是时间、材料或人工工时,例如制造一件产品需要多少小时的直接人工或多少千克原材料。
应用场景
常见于标准成本系统中,用于制定成本预算和绩效评估。例如在直接人工成本核算中,数量标准体现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加工时间(含正常操作时间、间歇时间和不可避免的废品耗时)。
与质量的关系
数量标准强调“效率”维度,需与“质量标准”(如产品合格率)结合使用。和均指出,单纯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会导致资源浪费(如“数量再多也没用”)。
数学属性延伸
从数学角度,数量标准属于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区别于涉及方向的矢量指标(如物流路径优化)。
扩展说明: 该标准会随技术进步动态调整,例如自动化生产线升级后,单位产品所需人工工时可能减少,需重新测定数量标准以保持成本核算准确性。
被发价人不充分就业补给口带不互溶流体赤铁矿创伤带转换机构多模式的放射照片发射学枸橼酸二乙碳酰嗪关节强硬的行政法令何勒内斯值甲丙三甲铵见证人的鉴定科纳罗氏法壳体不圆度阔面的里急后重的磨牙后三角浓混合气排泄冷却法平衡法上的占有渗出性视网膜炎蚀受保护系统资源首次重复前的延迟值手掌网状内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