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童养媳英文解释翻译、童养媳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child bride
【法】 child betrothal; child bride

分词翻译:

养的英语翻译:

give birth to; cultivate; foster; maintain; provide for; support

专业解析

童养媳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种特殊婚姻习俗,指女孩在幼年时(通常因家庭贫困)被送到未来婆家抚养,待到成年后与该家庭的儿子正式完婚。其核心特征包含:

  1. 未成年订婚与寄养

    女童在未达婚龄前便被送至男方家庭生活,身份介于“养女”与“未婚妻”之间,需承担家务劳动。英文常译为"child bride"(强调未成年订婚)或"a girl raised to be a daughter-in-law"(强调寄养目的)。

  2. 包办婚姻与经济驱动

    该习俗多源于贫困家庭无力抚养女儿,或为规避未来嫁妆负担,男方家庭则借此确保儿子婚配并提前获得劳动力。这反映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与父权制度下女性的从属地位(来源:剑桥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

  3. 历史背景与消亡

    童养媳在明清至民国时期较为普遍,尤其在底层社会。因其易导致女性权益受损(如虐待、早育风险),1949年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令禁止,强调婚姻自由与禁止童婚(参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婚姻法》历史修订文档)。

  4. 社会文化影响

    该现象被视为封建陋习,是女性被物化的体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报告指出,类似习俗在全球范围内仍存在,严重侵害儿童权益(来源:UNICEF官网关于儿童婚姻的专题报告)。

网络扩展解释

童养媳是中国古代及近代社会中的一种特殊婚姻习俗,指将女婴或幼女送至婆家抚养,待成年后与婆家儿子正式完婚的女性。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别称

童养媳又称“待年媳”“养媳”,其核心特征是由婆家从小养育,成年后与家中男性成员成婚。这种制度下,女性在未成年时即被物化为婚姻资源,兼具“养女”与“未来儿媳”的双重身份。

二、历史沿革

  1. 起源:雏形可追溯至汉代,如汉昭帝6岁的上官皇后被接入宫中;
  2. 发展: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清代约35%的州县存在童养媳记载;
  3. 延续:民国时期仍较普遍,直至1950年《婚姻法》颁布后逐渐废除。

三、形成原因

  1. 经济因素:贫困家庭为减轻抚养负担,将女儿送养;
  2. 封建思想:重男轻女观念下,女儿被视为“赔钱货”;
  3. 宗法制度:家长制将子女物化为私有财产,包办婚姻的极端体现;
  4. 特殊需求:部分富裕家庭为“冲喜”或提前获得劳动力而收养。

四、生活状况

童养媳普遍遭受三重压迫:

  1. 劳动剥削:需承担繁重家务,如描述“偷吃肉被扇耳光”的虐待案例;
  2. 身份歧视:在婆家地位低下,常被视作“半仆半媳”;
  3. 婚姻强制:成年后无论双方意愿均需“圆房”,缺乏自主权。

五、社会影响与废除

该制度是封建宗法制的畸形产物,严重践踏女性权益。1949年后,随着《婚姻法》实施及社会观念进步,这一陋习被法律明文禁止。

如需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地区差异,可查阅、10、14等来源的完整内容。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布龙氏葡萄糖产量指数窗纱次乙酰塑料段标志读出键多核磁共振钩球蚴花精恢压敏浇冒口方案角膜上皮干燥结点立即表达式指示符戮力萘二磺酸羟基曲霉酸汽巴弄橙砌砖造模法全请求式页面调度蠕虫样皮萎缩三角丛生长速率是非测定数组四垒的统筹的韦-欧二氏征